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概况
大家好,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概况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接下来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概况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概况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包括位于湖北西部的襄阳、荆州、宜昌、十堰、荆门、随州、恩施、神农架等8个市州(林区),其人口总量、版图面积分别约占全省50%和70%,是全国重要的生态功能区、最大的水电基地,三国文化的源头之地,也是湖北重要的农产品基地和制造业基地。鄂西地区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据统计,鄂西地区拥有2个世界文化遗产、1个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9个国家自然保护区、35个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4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及3个国家地质公园。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及旅游景区等占全省比例均在一半以上。具有生态、历史文化、工程建设奇观、地域民俗、区位等五大资源优势:森林面积占全省54%神农架是全球中纬度地区唯一保存最为完好的原始森林;集中了楚文化、三国文化、巴土文化和宗教文化等湖北5大文化体系中的4大文化。
鄂西生态圈拥有举世闻名的三峡工程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以土苗少数民族风情和武当山地区民间故事为代表的民俗文化;承东启西,连南接北,是入川陕湘渝的重要通道,与世界知名的湘西、西安、豫南、渝东等风景名胜旅游区道路相连。而另一方面,鄂西地区又聚老、少、山、穷、库区为一体,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其贫困县占全省67%,贫困人口占全省70%。鄂西8个市州(林区)能否克服各种困难,发挥比较优势,实现快速发展,对湖北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成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十分重要,尤其是对当前湖北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至关重要。而旅游是一个重要的突破口。
鄂西地区旅游发展总体水平不高,资源优势发挥有限。从省内来看,鄂西虽占有全省60%以上的旅游资源,但接待游客总人数和旅游总收入占全省比重偏低,2007年两项指标分别占全省43%和36%。从全国来看,资源丰富程度同处一流的鄂西,其旅游业却与发达地区及周边地区也有很大差距。
以景区来比较,2007年,武当山接待游客仅102万人次,与世界文化遗产、国家5A级风景区的地位极不相称,大大低于同类景区:峨眉山256.8万人次、乐山大佛276.7万人次、少林寺突破400万人次;神农架接待游客约90万人次,而同为生态旅游景区的四川九寨沟为252万人次、湖南张家界各景点为178万人次;三峡大坝接待游客125万人次,而同为水利工程枢纽的都江堰为219.6万人次。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的目标和措施是什么
2008年11月,湖北省委、省政府作出重大战略决策,将投资1664亿元,着力打造“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激活鄂西地区生态、文化、民俗等资源优势,破解交通、通讯、体制、机制等瓶颈障碍,使其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旅游目的地,以推进鄂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湖北东西部相对均衡发展。这也是湖北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包括位于湖北西部的襄樊、荆州、宜昌、十堰、荆门、随州、恩施、神农架等8个市州(区),其人口总量、版图面积分别占全省50%和70%,是全国重要的生态功能区、最大的水电基地,也是湖北重要的农产品基地和制造业基地。鄂西地区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据统计,鄂西地区拥有2个世界文化遗产、9个国家自然保护区、35个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4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及3个国家级地质公园。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及旅游景区等占全省比例均在一半以上。具有生态、历史文化、工程建设奇观、地域民俗、区位等五大资源优势:森林面积占全省54%,神农架是全球中纬度地区唯一保存最为完好的原始森林;集中了楚文化、三国文化、巴土文化和宗教文化等湖北5大文化体系中的4大文化;拥有举世闻名的三峡工程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以土苗少数民族风情和武当山地区民间故事为代表的民俗文化;承东启西,连南接北,是入川陕湘渝的重要通道,与世界知名的湘西、西安、川西等风景名胜旅游区道路相连。而另一方面,鄂西地区又聚老、少、山、穷、库区为一体,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其贫困县占全省67%,贫困人口占全省70%。鄂西8个市州(区)能否克服各种困难,发挥比较优势,实现快速发展,对湖北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成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十分重要,尤其是对当前湖北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至关重要。目前鄂西地区旅游发展总体水平不高,资源优势发挥有限。从省内来看,鄂西虽占有全省60%以上的旅游资源,但接待游客总人数和旅游总收入占全省比重偏低,2007两项指标分别占全省43%和36%。从全国来看,鄂西旅游业与发达地区及周边地区也有很大差距。以景区来比较,2007年,武当山接待游客仅102万人次,与世界文化遗产、国家4A级风景区的地位极不相称,大大低于同类景区:峨眉山256.8万人次、乐山大佛276.7万人次、少林寺突破400万人次;神农架接待游客约90万人次,而同为生态旅游景区的四川九寨沟为252人次、湖南张家界各景点为1780人次;三峡大坝接待游客125万人次,而同为水利工程枢纽的都江堰为219.6万人次。
构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需要破解五大瓶颈因素:
一是交通瓶颈制约严重。鄂西的旅游资源大多分布在“老、少、穷、库”等山区,交通、通讯、市政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公共服务设体系不健全,导致旅游目的地尚未真正形成,过境游、接待游、出差游等现象突出。景区公路等级低。鄂西地区到核心景区的高等级公路少,不少景区景点之间是“断头路”“回头路”,路况较差。武当山-神农架-宜昌之间距离不足400公里,由于道路等级较低,通达时间达8小时以上,导致景区分立、市场分割,三地旅游资源难以集成规模效应。据对神农架、武当山两地游客行程调查统计,80%游客因交通不够快捷,游完一个景区就原路返回。连接省外的快捷通道不畅。如宜昌、恩施与重庆、张家界和湘西等地区之间缺少快速通道对接,邻省国际级风景区的客源因交通障碍难以流入鄂西。鄂西地区虽有机场,但缺乏起降大型客机的条件,不仅无直飞国际航班,飞国内各省会城市、旅游城市的航班也少,区域外游客进出难仍比较严重,一些高端游客望而却步。
二是配套设施建设滞后。鄂西地区大部分是山区,一直以来各地对旅游的财政投入非常有限,许多景区的通讯、市政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落后,食、住、娱、行、购、游的配套水平较低。众多森林公园基础设施建设更是落后,可进入性很差。
三是资源开发水平不高。鄂西旅游资源丰富,但旅游业规模不大,吸引游客较少,而且游客的消费度低。去年鄂西80%的游客是“一日游”,游客平均消费500元,消费额仅达全国平均水平的70%。旅游资源整合不够,存在行业分割、地方分割问题,缺乏统一规划和有效合作,各自为政、分散经营,旅游市场无序竞争严重,有的地方甚至出现恶性竞争;各地仍习惯于孤立地发展旅游,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缺乏有效衔接,大旅游产业体系尚未建立;资源深度开发不够,还停留在简单的观光旅游和浅层次休闲度假功能上,对文化内涵和地域文化价值的挖掘与创新不够,有特色的旅游产品少,附加值低。如武当山道教文化旅游缺乏深度开发和包装,游客尚停留在看山、看庙的观光游层面,无法满足游客体验道教文化的深层次需求,仍未形成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品牌和产品。对旅游资源的保护也不够。如,清江闯滩曾是国内品质最高的水上漂流项目,恩施过去有很多瀑布、峡谷和溶洞景观,都因为开发水电站而不复存在。
四是市场运作能力较低。一方面,缺乏高水平的市场化包装和营销。各地在对外宣传和旅游策划上往往各自为政、手段落后,旅游知名度较低。多年来,鄂西旅游业依旧停留在“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和“等客上门”的粗放型经营阶段。另一方面,缺乏规模大、实力强的旅游业市场主体。目前湖北大型旅游企业不多,省内尚无一家本土上市旅游企业。由于旅游开发项目普遍投入小、运作能力低,一些景区因自身无力开发,又找不到有实力的开发企业,只好允许小业主、小商人低水平开发,或出让土地给某些部门、单位建招待所。
五是存在体制、机制性障碍。一些景点、景区管理体制不顺。旅游部门和文化、环保、建设、林业、国土等许多部门职能存在交叉,同一个景点多头管理;跨区域景区往往因行政障碍影响资源整合、协同发展。如,大洪山地跨荆门、随州三个县市区,旅游发展规划由谁牵头至今难以确定。同属神农架林区的不同景点,由于条块分割的景点管理体制,分属于不同部门各自发展,协调管理难度非常大。投入、经营机制也不够灵活。大部分地区在旅游开发投入机制上仍是政府主导型模式,市场化、产业化、组织化程度不高,吸引社会资本能力不强,投入能力不足。有的景点政企不分、政事不分、产权不清,不利于市场化运作;有的景区思想不够解放,缺乏资源整合、市场合作理念,开发经营方式单一,直接影响旅游产业的发展活力。
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社会系统工程。湖北省委、省政府近期已明确发展目标:要通过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创新体制机制,力争用五至十年的时间,改变鄂西地区的现状,使其成为集生态观光、民俗体验、康体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圈、生态文明圈、科学发展圈,并以此促进这一区域乃至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2009年,湖北省在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开工建设十堰至宜昌铁路工程、神农架机场、武当山旅游扩复建工程、清江画廊整体开发项目、神农架生态保护与利用景观建设工程等12个重点工程,总投资1222亿元[1]。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市场主体
一是湖北省政府投资平台运行初见成效。湖北省政府成立了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投资有限公司,注册资金10.5亿元。进一步拓宽投融资渠道,积极引入三特公司等战略投资者,与多家商业银行达成合作意向,并正式与农业银行签订了200亿元授信协议。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投资公司确定了首批投资启动的5个项目:五峰柴埠溪项目、恩施大峡谷扶手电梯及云龙河地缝垂直观光电梯建设项目、洪湖岸边是家乡项目、宜昌三峡游轮集散中心开发项目、襄阳旅游资源整合开发项目等。此外,正在筹备武当山周边地区旅游资源开发、三峡地区旅游深度开发、神农架旅游开发、随州旅游资源整合开发等第二批重点投资项目。并对“三库五场两宾馆”资源进行策划规划利用。
二是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其它市场主体浪潮初现。根据湖北省发展改革委主任许克振向省领导的报告和新闻访谈,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整合资源发展壮大。宜昌物资集团收购资产总投资近9000万元;大洪山旅游投资有限公司,计划投资人民币10亿元(含配套投资和吸引社会投资)。
(2)资本运作逐步成长。神农架通过资本运作成立湖北神农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长阳北纬三十度开发有限公司通过资本运作开发清江绿岛,创新生态旅游盈利模式,并且充分利用太阳能、污水处理循环利用。
(3)品牌运作取得成效。三峡环坝旅游发展集团主打三峡品牌三峡人家风景区已成功申报5A级。恩施主打大峡谷品牌联合腾龙洞景区旅游综合收入达1.8亿元。京山大洪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主打绿林好汉品牌成为知名4A级景区。
(4)延伸产业链走特色旅游之路。萧氏茶业将农产品加工等延伸到旅游开发建立品游中心。天峡鲟业有限公司“生态循环水工业化养鱼模式+鲟鱼珍稀物种产业化+文化旅游传媒”三位一体化。
(5)引进外来投资者做强做大。荆州引进北京华汇企业集团投资18亿元建设荆州关公文化园项目。洪湖引进乌林温泉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投资3亿多元开发亚洲最大的室内温泉馆“温泉水立方”。
(6)挖掘地方文化特色逐步成长。宜都市杨守敬书院力争4A级景区,宜都市红春村移民集中建设文化仿古村落,集文化展示、旅游观光、商贸旅居等于一体。枝江市步步升布鞋文化村投资5500万元全景再现传统手工艺以游促贸富民。
关于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概况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