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楼(钟楼西安)
大家好,今天我要和大家探讨一下关于钟楼的问题。为了让大家更容易理解,我将这个问题进行了归纳整理,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西安鼓楼和钟楼区别
2.西安钟鼓楼是什么年代谁建造的?
3.西安钟楼和鼓楼是一个地方吗?
4.西安钟楼的历史及意义
西安鼓楼和钟楼区别
钟楼和鼓楼的区别是地理位置不同和建筑特色不同。
一、地理位置不同
1、钟楼位于西安省的中心地带,是我国保存最完好的鼓楼之一,且其形制也是保存最大的一个,周围明城墙的东西南北四条大街交汇于此,交通便利,历史厚重!这座鼓楼的基座是方形的,主要是由砖木制作,楼顶是三层檐,四角攒顶的形式,高为三十六米,占地面积1377平方米。
2、西安鼓楼也是位于西安的中心地带,也是位于明城墙内东西南北四条大街交汇之地,地理位置与钟楼相差无几,而且也是历史悠久,历史地位也相似,是我国目前鼓楼中形制最大、保存最完整鼓楼之一。
二、建筑特色不同
相似之处在于基地都为方形,建造都为砖木为主,但是不同的是鼓楼顶端是重檐形式,且屋檐上铺盖着深绿色的琉璃瓦,内部贴有金彩绘。另外,其占地面积和高度也是一样的,建筑风格也是一样的恢宏大气,古色古香!
西安钟、鼓楼的来源:
西安钟、鼓楼是西安标志性建筑物,西安钟鼓楼位于西安市中心,两座明代建筑遥相呼应,蔚为壮观。西安钟楼始建于明洪武十七年,原建于今西大街北广济街东侧,明万历十年移于现址。钟楼是一座重檐三滴水式四角攒尖顶的阁楼式建筑,面积1377、64平方米,建在用青砖、白灰砌成的方形基座上。
基座下有高与宽均为6米的十字形券洞与东南西北四条大街相通。西安鼓楼始建于明洪武十三年,比钟楼的建造时间稍早。鼓楼建于高大的长方形台基之上,台基下辟有高和宽均为6米的南北向券洞。
西安钟鼓楼是什么年代谁建造的?
我推荐的西安钟楼简介如下:
西安钟楼位于西安市中心,明城墙内东西南北四条大街的交汇处,是中国现存钟楼中形制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1996年11月20日,西安钟楼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安钟楼和鼓楼是一个地方吗?
西安钟鼓楼是西安钟楼和西安鼓楼的合称,位于西安市中心,是西安的标志性建筑物,两座明代建筑遥相呼应,蔚为壮观。
1、西安钟楼,位于西安市中心,明城墙内东西南北四条大街的交汇处,建于明太祖洪武十七年(1384年),初建于今广济街口,与鼓楼相对。
明神宗万历十年(1582年)整体迁移于今址,由巡抚御使龚懋贤主持,将钟楼整体迁移于今天的地址,成为一座绾毂东西、呼应南北的轴心建筑。
2、西安鼓楼,位于西安市中心,明城墙内东西南北四条大街交汇处,距西安钟楼西北方约200米处。建于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三年(1380年),比钟楼早建4年。
主持修建鼓楼的人是长兴侯耿炳文、西安知府王宗周,据说是在微雨朦胧之中为鼓楼工程奠基的。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乾隆四年(1740年)曾先后两次重修。
扩展资料:
西安鼓楼是所存在中国最大的鼓楼,位于西安城内西大街北院门的南端,东与钟楼相望。鼓楼始建于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三年,清康熙三十八年和清乾隆五年先后两次重修。楼上原有巨鼓一面,每日击鼓报时,故称“鼓楼”。
古时击钟报晨,击鼓报暮,因此有“晨钟暮鼓”之称。同时,夜间击鼓以报时,“三鼓”,就是“三更”,“五鼓”就是“五更”,一夜共报5次。
明代的西安城周长11.9公里,面积为8.7平方公里,鼓楼地处西安城中部偏西南,为使鼓声能传遍全城,就必须建造高楼,设置大鼓。明、清两代,鼓楼周围大多是陕西行省、西安府署的各级衙门,这些衙门办公和四周的居民生活都离不开鼓声,鼓声亦成为当时人们最熟悉的悦耳之声了。
百度百科——西安钟楼
百度百科——西安鼓楼
西安钟楼的历史及意义
同一个地,但不是同一个楼,两个相差不到200米,钟楼在西安市中心,鼓楼在钟楼西(偏北)不到200米(鼓楼北面就是西安有名的回民街)。
西安鼓楼位于西安城内西大街北院门的南端,东与钟楼相望,西安鼓楼始建于明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比钟楼大四岁,迄今已有634年的历史。清康熙三十八年和清乾隆五年先后两次重修。楼上原有巨鼓一面,每日击鼓报时,故称“鼓楼”。
钟楼始建于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因楼上悬挂铁钟一口而得名。初建时,地址在今广济街口,与鼓楼对峙。
钟鼓楼
钟鼓楼属于钟楼和鼓楼的合称,在中国古代主要用于报时的建筑。钟鼓楼有两种,一种建于宫廷内,一种建于城市中心地带,多为两层建筑。宫廷中的钟鼓楼始于隋代,止于明代。它除报时外,还作为朝会时节制礼仪之用。
2012年10月9日从南昌市滕王阁管理处证实滕王阁(南昌市)、岳阳楼(岳阳市)、黄鹤楼(武汉市)、鹳雀楼(山西永济市)、蓬莱阁(山东蓬莱市)、大观楼(昆明市)、阅江楼(南京市)、天心阁(长沙市)、钟鼓楼(西安市)、天一阁(宁波市)等十大中国历史文化名楼,将共同申报联合国物质文化遗产。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西安钟楼、鼓楼、百度百科-钟鼓楼
西安钟楼位于西安市中心,古城墙内东西南北四条大街的交会处,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建筑年代最久、保存最完好的钟楼。其建于明太祖洪武十七年(1384年),初建于今广济街口,与鼓楼相对,明神宗万历十年(1582年)整体迁移于今址。
西安钟楼是中国现存同类建筑中规模最大、建筑年代最久、保存最完好的钟楼。明代西安是西北军政重镇,所以无论从建筑规模、历史价值或艺术价值各方面来说,西安钟楼都居中国同类建筑之首。
钟楼迁移的目的是使其始终处于城市交通的地理中心位置,体现了古人对待时间的重视程度。据《钟楼碑》文记载,移建工程除重新建造基座外,本质结构的楼体全是原样原件,所以耗资不多,工程迅速。
完成这样一座庞大建筑的迁移装建,即使在现代也不是轻而易举的。它既需要高超的建筑安装技术,又需要严密精细的工程组织,这项完成于16世纪的特殊工程,是中国建筑史上值得自豪的创举。
西安钟楼的构造和特点
西安钟楼为一座四角攒尖顶、重檐三滴水的高台建筑,通高36米。楼基座以青砖砌筑,平面呈正方形,边长35.5米、高8.6米。座四面正中各有高、宽均6米的券洞门与四条大街相互穿通,北边券洞门左、右各有一砖砌踏步可登。
钟楼建于基座正中,面宽、纵深各三间(16.57米),连明廊共五间(21.39米),每层有圆柱回廊和迭起的下檐,均施斗拱,绿琉璃瓦屋面。
一层大厅四面有木格扇门,周为平台,顶有方格彩画藻井,厅内东南角有扶梯盘旋而上。二层大厅有木格扇门,周边回廊围以木栏杆,全城风光可尽收眼底。一层西墙镶有明代《钟楼东迁歌》碑、清乾隆五年(1740年)张楷撰文的《重修西安钟楼记》及1954年整修钟楼碑。
据清《重修西安钟楼记》记载,明代钟楼悬唐景云年间(公元710~711年)所铸铜钟。现悬铜钟为1995年按景云钟复制。
关于本次钟楼和(钟楼西安)的问题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我们非常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