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汖村_大汖村怎么读
大汖村(大汖村怎么读)
非常感谢大家对大汖村问题集合的关注和提问。我会以全面和系统的方式回答每个问题,并为大家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和思路。
1.盂县免费的景点
2.太行山大汖村被称为“山野版布达拉宫”,这个古村落有哪些神秘之处?
3.盂县大汖村的大汖读音
4.阳泉大汖村,导航无法查询到的村落,背后隐藏着哪些秘密?
盂县免费的景点
盂县免费的景点有藏山风景区、诸龙山森林公园、华北奕丰生态园、三尖山、大汖村等。
1、藏山风景区
中国藏山旅游风景名胜区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水利风景区”、“山西省十佳文明景区”,首批“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单位”、“三晋历史文化第一名山”。藏山是山西旅游的东大门,此地群峰壁立,峻极于天,鸟语花香,飞瀑流泉,是一个风景绮丽,富于幽趣的地方。
2、诸龙山森林公园
诸龙山森林公园于1993年经山西省林业厅“1994”晋林管字第186号文件批准建立的省级森林公园,总面积2000公顷。公园内的诸龙山、水神山,尤其是藏山,历来为著名的游览胜地,经过近10年来的科学规划,不断加强保护、开发和建设,已建成诸龙山、藏山和水神山三大景区,成为以悠久的历史文化,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众多的文物古迹为一体的综合性森林公园。
3、华北奕丰生态园
华北奕丰生态园紧邻阳泉北火车站,是阳泉盂县石店煤业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集生态、环保、观光、旅游、养殖、种植、加工于一身的大型生态项目,在由资源型经济向复合型经济转型方面做出积极的探索和实践。这一点对于同样处于环保重压之下的井陉县经济和部分传统产业经营企业生存都具有启示意义和借鉴价值。
4、三尖山
三尖山旅游生态自然风景区位于山西省盂县东北26公里处北下庄乡西麻河驿村。村前有温河之源阴山河环绕,后有三晋历史名山白马山主峰三尖山怀抱。此山三面突起,东西两峰对峙,北峰斧削如屏,故名“三尖山”。三尖山,由佛爷顶(东顶)、菩萨顶(西顶)、玉皇顶(北顶)组成,海拔1743米,占地8平方公里,是阳泉市第四大高峰。
5、大汖村
大汖村位于山西省盂县梁家寨乡深山沟谷中,是一个古老宁静的古村落,村子后曾有座镇山大王庙,里面供奉着7尊石像。“镇山大王”石像背后记有“北魏永安二年”,距今有1500多年历史。是迄今盂县现存最古老的村落。一大汖的“汖”字,一个笔画简单的汉字,翻遍现代汉语词典,终也不见它的身影。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藏山风景区
太行山大汖村被称为“山野版布达拉宫”,这个古村落有哪些神秘之处?
大汖村有四奇:
一是房舍奇。大汖村的房舍依山而建,层层叠叠,鳞次栉比,房屋都用石头垒成,除了平房还建有二层和三层楼房,整个村庄建在一个石坡上,房子又用石头垒成,是名副其实的石头村。这大汖村是先人们根据中国传统环境的风水理论选吉地建造的,整个村庄群山环绕,围合封闭,附阴抱阳,藏风聚气,东进西收,松柏罩头,清泉绕村,充分体现了天人合一的自然格局。
二是道路奇。大汖村的大小道路全部用石板或石头铺成,村民就地取材铺设了道路,与周边环境浑然一体。老人们说,村子里的路和台阶,是先人们在岩石上一阶一阶的锉出来的。当人们行走在大汖村的山道小巷,你会感觉它的干净无尘,感觉到别有一番情趣。
三是大树奇。大汖村是建在一整块巨石山上的村庄,树木很难生长,然而村口有一棵大槐树,树干三个成人也合抱不住,树龄少说也有五百年,因此大汖人也称“千年古树村”。古树生长在干石山庄,可谓一奇。据村里的老人讲,当年日本人曾来过这里烧杀抢掠,还烧毁了几座民居,村口这棵大槐树也未能幸免,如今这棵古槐还是那么枝繁叶茂,避护着大汖村的村民。
四是石佛奇。大汖村里供奉着7尊佛像,有石雕的也有木雕的,村里的人说这7尊佛是“石龙镇山大仙”。更有趣的是有一尊最大的石佛如果在同一天的不同时辰去称,重量不同且差异很大,这一不解之迷现在也有待相关专家进行破译。村委会主任韩国印说,你吃饭前称一下这个石像的重量,等你吃完饭回来再称,这石像的重量就不一样了,相差五六斤,实在无法理解。关于这七尊神奇的石像,还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早在北魏年间,有一家七口人沿街乞讨来到了大汖村这个地方,但让人惊讶的是,这一家人一走进村子就神奇地消失了,之后人们认为这一家人在这里坐化成仙,于是有了七尊“活佛”,大汖村的村民就将这七尊石像尊称为“老人家”。
太行山深处的“布达拉宫”
2006年秋,当地著名摄影家崔达道先生发现此处景致,推荐给正在当地负责策划滹沱河生态旅游区的著名经济学家崔满红教授,之后崔满红教授多次组织各类专家对大汖村进行了考察和研究,撰写大量文章通过各种媒体进行宣传、推广,太行山深处的“布达拉宫”——大汖村揭开了她神秘的面纱。省摄影家协会把这里定为摄影基地,很多艺术家在这里写生作画。各地游客络绎不绝。
2013年3月8日,山西省阳泉市阳泉广播电视台历经两年精心打造的第一部高清五集大型人文纪录片《大汖》举行首映仪式。该片已于3月27-31日在央视纪录频道(CCTV-9)播出。这是央视纪录频道自2011年开播以来,播出的第一部山西纪录片。同时也是阳泉广电首部在央视播出的大型纪录片。《大汖》共分五集,依次是《过年》、《谷雨前后》、《夏天的故事》、《谷子黄了》、《大雪小雪又一年》。片子通过大汖一年四季的变换和老人们的生活劳作,展现了一种既亲切又遥远的生活场景,描摹出一幅纯粹古朴的自然情感,发掘出传统农耕文明的同历史价值。
盂县大汖村的大汖读音
很多人都知道,西藏有座神圣美丽的布拉达宫,可在河北邢台太行山下,也有这么一座“布达拉宫”,这座神秘“布达拉宫”就是大汖村。这个古村落深藏于太行腹地的青山秀水间,有各类特色的石窑,石屋、石楼,颇具沧桑的原始意味。
大汖村,是古老华夏文化点缀在太行山上的一处精彩雕塑,是上苍冥冥之中赐予的一处精彩的海市蜃楼。大汖村,其形,其状,其势,简直就是西藏雪原上那个布达拉宫在此的投影。倘若从高空拍摄下这两处的大小布达拉宫朦胧的远景图影,人们会一时分辨不出真伪,仿佛她们就是一对孪生姊妹。
整个大汖村坐落在一块巨大完整的山岩上。全村100多间古老的房屋依山就势,层层叠加,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造型,其外观极具布达拉宫的意象与意蕴。各类特色的石窑,石屋、石楼,非常古朴,颇具沧桑。难怪大汖村会亮于北国古建筑文化之群。
大汖村前耸立着一株三人合抱的千年古槐。古槐巍峨庄严,使人肃目仰望,无限遐想。古槐枝繁叶茂,郁郁葱葱,显现着大汖村民生生不息、世代繁衍的景象。
大汖村村前山庙中供奉着七尊石像,被村里人尊奉为“镇山大王”。附近的村民会络绎不绝地前来祭拜,祈祷“镇山大王”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大汖村人视他们为庇佑古村的圣贤之人。
大汖村的天然清纯与恬然清静,是休闲的绝佳之处,这就使大汖村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太行山深处一处颇有名气的旅游之地。
阳泉大汖村,导航无法查询到的村落,背后隐藏着哪些秘密?
大汖读音:dà pìn?
解释:大汖村(字典读pìn去声,此处读chang3,当地人读ce3,传统盂县方言中ang发音全部e化,平卷舌都发平舌)村位于山西省盂县梁家寨乡深山沟谷中,是一个古老宁静的古村落—大汖村,盂县大汖村有着1500多年的历史,是迄今盂县现存最古老的村落。
基本字义:
汖:读作pìn,本意是瀑布,多用作地名。
在山西等地,一般做地名,并且读作“chǎng”,这个字在当地的解释为:“山清水秀之处为“汖”,表示水从山上流下来,就是瀑布。泉有三迭,第一处瀑布较大,称为“大汖”,依次为“二汖”“三汖”。”
扩展资料
大汖村有明确记载有1500年历史。村里一位老人挥着自信的手势告诉游客:“村子整整1480年了,北魏时建的,与云冈石窟同年同月。”据当地文物部门调查,村子后曾有座镇山大王庙,里面供奉着7尊石像。
“镇山大王”石像背后记有“北魏永安二年”,距今却是1500多年历史,因此专家称,这个村落北魏时期就已存在。
这个村子在地图上查询不到,并且这个村子与当地其他地方的建筑风格也不一样,仿佛是突然出现的一样,而且这个村子非常隐蔽,虽然现在已经开发成了景区,但是从景区大门到里面还是需要半个多小时。
汖是象形字,表示从山上流下来的水,也就是瀑布。大汖村位于山西阳泉市盂县的一个山沟沟里。由于原来进入大汖村,有三条瀑布,而村子有坐落在最大的瀑布所在,所以取名“大汖”。但是按照当地人的读音来的话,这个字是打不出来的。一进村子就会感觉不一样, 因为北方降水少的原因,房屋的屋顶一般都是平的,以利于收集雨水和平时晾晒东西。而大汖村的房屋屋顶却与南方的惊奇相似,是拱起来的“人字形”,而且是北方不常用的青瓦。这就很罕见了,在北方雨水这么少的地方为什么要这么建房子呢。
其实,南方风格的房屋代表着这座山村的历史。最早来此定居的是南方的马姓一族,北魏时期为了躲避南方的战乱迁徙至此,修筑了自己的家园。所以,最初的房屋就是南方的风格。后来虽然现在没有马氏一族了,村里大多数姓韩,但是这种建筑方式就一直保持至今了。如今村子中居住的,只剩下17位老人,而且大多已经步入花甲之年。子女早已外出谋生,但他们仍然坚守着这片土生土长的小山村,坚持着这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好在如今来村子的人越来越多,卖点山货,提供点食宿,也能让他们增加收入。
后来央视电视台还在这个地方驻扎了一年之久,拍摄了这里一年四季发生的点点滴滴,为什么是这里呢,因为这个村子太具有代表性了,从建筑风格到家族姓氏,无不透露着因为迁移而留下的风俗习惯。
关于大汖村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