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比亚_纳米比亚是哪个国家?
纳米比亚()
很高兴有机会和大家一起谈论纳米比亚的话题。这个问题集合包含了一些常见和深入的问题,我将详细回答每一个问题,并分享我的见解和观点。
1.纳米比亚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的介绍
2.纳米比亚的风俗有那些如果去那要注意什么
3.纳米比亚人来中国好办理签证吗
4.纳米比亚是哪个国家?
5.纳米比亚什么时候独立的?原来是哪个国家的殖民地?
纳米比亚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的介绍
纳米比亚(Namibia) 非洲西南部国家。全称纳米比亚共和国。旧名“西南非洲”。面积824269平方千米。人口200万(2003)。90%为黑人,主要部族有10个,奥万博人占51.2%,卡万戈人占9.3%。此外有白人和有色人种。英语和南非荷兰语为通用语言,各部族有本族语言。白人和多数黑人信奉基督教,其余信奉原始宗教。首都温得和克。纳米比亚独立于1990年,是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最迟摆脱白人殖民独立的国家。
编辑本段地理
在非洲南部西岸,北与安哥拉、赞比亚接壤,东、南邻博茨瓦纳和南非,西濒大西洋,海岸线长1600千米。地处南非高原西侧,全境大部分地区海拔1000~2000米 。沿海有狭长平原;内陆全属高原、山地,一般海拔1,000米以上,最高点2,600米。中部为中央高地 ;东部为卡拉哈里盆地的一部分;西部沿海一带为沙漠性平原 。位于西部偏北的布兰德山海拔2610米,为全境最高点。南部的奥兰治河和北部的库内内河,分别为同南非和安哥拉的界河。主要属干燥的亚热带气候,年降水量自西南往东北从10毫米增至700毫米。南部多沙漠,北部多草原。常年有水的河流极少。大部分地区属亚热带、半沙漠性气候,因地势较高,终年温和,温差变化不大。
编辑本段民族语言宗教历史
88%为黑色人种。有奥万博、卡万戈、达马拉等部族。
**语言为南非荷兰语和英语。
多数居民信奉基督教。
15世纪开始,荷兰、葡萄牙、美国殖民者先后侵入。1890年被德国占领。1915年被南非占领。1990年独立。
编辑本段重要城市
温得和克、渥尔维斯湾
编辑本段旅游景点
1、首都温得和克海拔1680米,位于整个纳米比亚的中心位置,人口15万,四分之一是欧人后裔(1992年统计)。这里欧韵浓厚,琳琅满目的商店,餐馆,咖啡馆,酒吧,遍布市里;尖顶圆拱的基督教堂,日尔曼风格的城堡,色彩鲜艳,错落有致的庭院别墅,再加熙来攘往的金发碧眼人,直让游人错把这里当作一处欧洲城镇。
2、港市渥尔维斯湾,也译作鲸湾港,位于纳国西海岸,是重要的港口和旅游城市。这里有繁忙的货港,也有旖旎的海滨风光,还有生猛海鲜。游客既能观看到巨大的盐场,火列鸟遍布的堰湖,还可乘游艇畅游海上,与海豚嬉戏,去探访令人难忘的海豹岛,更可乘滑翔机或骑沙滩车饱览沙漠风光,体验大自然的神奇。
编辑本段历史
在西方殖民者到来之前,纳米比亚当地居民从事渔猎,并出现种植业。15世纪,荷兰、西班牙、英国等殖民者接踵而至。1884 年,德国占领沿海一带 ,1890 年占领全境。南非1915年7月出兵占领西南非洲(今纳米比亚)。1920年12月17日, 国际联盟“委托”南非统治该地 。南非1949年吞并该地。 1960 年4月,西南非洲人民组织成立,并于1966 年 8 月 26*****民开始争取民族独立的武装斗争 。1967年5月联大特别会议决定成立西南非洲理事会(后改称联合国纳米比亚理事会)作为该地行政当局,负责结束南非的非法占领。1968 年 6月联合国大会将“ 西南非洲 ”更名为“纳米比亚”。1978年9月29日,联合国通过 435号决议,要求终止南非统治,通过联合国监督下的公民投票实现纳米比亚独立。
1989 年11月 在联合国监督下进行制宪议会选举,西南非洲人民组织获胜执政。1990年2月,萨姆·努乔马当选为首届总统。同年3月21日,纳米比亚正式宣布独立 ,定国名为纳米比亚共和国。
编辑本段政治
1990年通过的宪法规定:纳米比亚是一个主权、独立、统一和世俗的共和国;实行三权分立、两院议会和总统内阁制;总统为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兼武装部队总司令,每届任期5年,连任不得超过2届。纳米比亚的议会由国民议会和全国委员会组成。国民议会拥有立法权,全国委员会拥有审议和驳回国民议会方案的权利。纳米比亚政府为总统内阁制。总统为S.努乔马,总理H.根哥布。
**主要的政党有:
①西南非洲人民组织。1960年成立,前身是1958年成立的奥万博兰人民组织。
②特恩哈尔民主联盟。1977年成立。
③纳米比亚联合民主阵线。1989年成立。
④基督教全国行动。1989年成立。
编辑本段经济
**经济以采矿业为主。矿业、畜牧业和渔业是纳米比亚经济的3大支柱 。产品90%外销 。经济命脉掌握在南非、英国、美国及当地白人手中。独立后,政府明确宣布尊重私有财产,不实行大规模国有化;实行混合经济体制,由私人资本、外国资本和政府参与的混合企业作为国家的经济支柱。在土地方面,采用补偿方式将未充分利用而被白人农场主遗弃的土地收归国有,分配给无地少地的黑人群众;同时设法安置回国难民,逐步改善黑人生活状况;制定投资法,鼓励外国投资 。1993年国内生产总值为81.94亿兰特。货币单位南非兰特 ,汇率为 3.506 兰特兑1美元(1994年10月21日)。
**矿产资源丰富,为非洲第四大矿产国。主要矿藏有:钻石、铀、铜、铅、锌、钨等。采矿业为纳米比亚最大经济部门。制造业不发达,仅有肉类鱼类加工厂、食品厂、木材加工厂和小型机械厂。85%的日用品依赖进口。畜牧业较发达 ,占农牧业总产值的 80%~90% 。全国有农场6300余家,绝大多数为白人经营。种植业一向落后,粮食不能自给。主要农作物为玉米、小麦、棉花等。在渔业方面,政府确定了200海里专属经济区 ,准备实行有计划开发 ,阻止别国掠夺性捕捞,破坏渔业资源,同时大力发展渔业加工。沿海盛产鲱鱼、沙丁鱼、鲭鱼、鳕鱼及龙虾等。
**交通运输业 的基础设 施较发达 。 公路总长为5.8万千米,其中沥青路4500千米。铁路总长2382千米 。沃尔维斯湾为最大深水港。境内各大城市均有机场,首都的国际机场有定期航班飞往南非、博茨瓦纳、德国和瑞士等。旅游业较发达。海滩、自然保护区等旅游点集中在北部和南部地区。70%的游客来自南非,其他来自西欧。
**独立后留在南部非洲关税同盟和共同货币区内,其关税、外贸、外汇收入仍受南非控制。南非取消了对纳米比亚的财政预算补贴。主要债权国是南非。
编辑本段文化教育
**后,政府废除了南非在纳米比亚实行的种族隔离教育制度,决定建立符合纳米比亚需要的普及教育制度,规定6年免费义务小学教育 。全国拥有近1350所中小学校,在校学生50万人。纳米比亚大学是全国唯一的综合性大学,建于1993年,有学生4000多人;另有10多所中等技术学校和师范学校。纳全国文盲率为60%。2004/2005年度预算教育经费为23.99亿纳元,占各部委预算支出排名第一位。
编辑本段对外关系
外交奉行不结盟和非洲团结的政策,希望同南非保持良好关系。
**支持加强非洲国家间的合作、南南合作和南北对话;主张通过谈判解决国际争端。纳米比亚重视同邻国和前线国家的团结和合作。
**虽从南非的经济下获得独立,但一时还不能割断一切关系。它仍留在由南非控制的共同货币区和南部非洲关税同盟中。两国在沃尔维斯湾和附近几个岛屿的归属问题上有争议;1991年5月双方同意在争端最终解决之前 ,两国暂时实行共管。
**在纳米比亚有较大的经济利益。美国在纳米比亚的公司占所有外国在纳米比亚公司的1/3以上。欧洲共同体特别是德国和北欧国家和纳米比亚的经济也较为密切。
编辑本段新闻出版
**报刊主要有:《共和报》、《纳米比亚人报》、《今日纳米比亚》、《温得和克观察家报》。纳米比亚广播公司,原称西南非洲广播公司,1979年创建;下设广播电台和电视台。
全国有192家新闻机构和组织。有报刊十余种,主要报刊:《纳米比亚人报》,1985年创刊;《共和者报》,1977年创刊,特恩哈尔民主联盟机关报,有英、德、荷兰文;《新时代报》,人组党报;《温得和克广告者报》。纳米比亚广播公司为全国性广播和电视机构,成立于1979年,产权为国家所有。下设广播电台,用英、德、南非荷兰语和13种地方语广播;电视台只有一个频道,主要用英语播出节目。纳米比亚通讯社为半官方通讯社。南非在纳设有电视转播站。
编辑本段与中国关系
1990年3月22日,纳米比亚同中国建交。建交以来,两国在平等互利基础上的友好合作关系持续、稳步、顺利发展,在政治、经济、教育、卫生等方面的合作不断深化和扩大,双方在国际事务中的协调与配合十分密切。2004年7月,努乔马总统对中国进行工作访问。2005年12月,纳米比亚总统波汉巴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 。2007年2月5日至6日,胡锦涛主席对纳米比亚进行国事访问,两国发表联合公报。2006年1月至11月,中纳贸易额为2.4亿美元,同比增长103%。
编辑本段国徽
中间的盾面上为国旗图案。盾徽两侧各有一只非洲直角大羚羊,象征勇气、优美和自豪;上端为一只鱼鹰,象征该国***的远见。盾徽之下的图案是该国沙漠性平原的象征,代表民族坚韧不拔的精神;印在沙漠性平原上的花饰象征该国的传统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底部的饰带上写着“团结、自由、正义”。
编辑本段重要节日
**日
3月21日(1990年)
国庆日
3月21日(1990年)
国石
钻石
编辑本段现任政府
本届政府于2005年3月就职。现主要成员有:总理纳哈斯·安古拉(Nahas Angula),副总理利伯蒂纳·阿马蒂拉(Libertina Amathila,女),外交部长马尔科·豪西库(Marco Hausiku),内政与移民部部长罗莎莉娅·恩吉丁瓦(Rosalia Nghidinwa,女),贸易和工业部长伊曼纽尔·纳吉泽科(Immanuel Ngatjizeko),财政部长萨拉·库冈吉尔瓦-阿马蒂拉(Saara Kuugongelwa-Amadhila,女)等。
纳米比亚的风俗有那些如果去那要注意什么
行政区全国划分为14个行政区,如下: 赞比西
Zambezi 贝塔尼恩
Bethanien 赫鲁特方丹
Grootfontein 卡奥科兰
Kaokoland 卡里比布
Karibib 基特曼斯胡普Keetmanshoop奥卡汉贾
Okahandja 戈巴比斯
Gobabis 卡拉斯堡
Karasburg 马林塔尔
Mariental 奥马鲁鲁
Omaruru 翁丹瓜
Ondangua 奥奇瓦龙戈
Otjiwarongo 奥乔
Outjo 首都
温得和克(Windhoek)为纳米比亚的首都,全国第一大城市。位于中部高原上,南纬22°34′,东经17°06′。海拔1645米。人口31.6万。年最高气温30℃,最低气温7℃。地处干旱地区,周围丘陵阻挡旱风侵袭,气候凉爽。年均降水量为370毫米。霍屯督族和赫雷罗族最早定居此地。
纳米比亚人来中国好办理签证吗
**是一个位于非洲西南部的滨海国家,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这块土地上的居民从事放牧、耕种和渔猎,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居民绝大多数属于班图语系的非洲土著黑人,90%以上的人口信奉基督教,其余的人信奉拜物教,风俗习惯既带有非洲土著人的突出特点,又具有欧洲人的鲜明色彩。
姓名
**人的姓名多由两节组成,前为名,后为姓,如阿吉亚尔·马祖拉,阿吉亚尔是名,马祖拉为姓。
也有由三节组成的姓名,前为本名,中间是父名,后为姓,例如帕斯科亚尔·曼努埃尔·莫昆比,帕斯科亚尔为本名,曼努埃尔为父名,莫昆比是姓。
还有一些人喜爱取一个带有欧洲人色彩的名,弗朗西斯科·马塞利诺,弗朗西斯科是带有欧洲人色彩的名,马塞利诺是姓。
妇女在婚前有自己的姓名,结婚后喜爱在自己的名前加上丈夫的姓。
注重礼节
**人注重礼貌,讲究礼节,认为得体的称谓是知识、文化和修养的体现。
在社交场合,对一般男士可以称为“先生”,对一般女性视情况称为“夫人” “女土”或者“**”。
由于纳米比亚比较讲究身份,因而,他们总是将对方的姓名、职位、学衔、军衔等连同“先生”“夫人”“女士”“**”等称呼,如“埃索先生”“尼达特娃夫人”(尼达特娃为其丈夫的姓)。
对政府高级官员可以称“阁下”,也可以称“先生”,往往要同对方的职务联称,例如“总统阁下”“总统先生”“部长阁下”“部长先生”等。
遇见那些神职人员,可以称对方的职衔加上先生,也可以连同姓名加职衔一道称呼,如“神父先生”‘乔治神父“等。
见到相互非常熟悉的朋友,可以称兄道弟,但对年长者应当称”大叔“”大婶“等。
**人也是十分重视见面礼节的,总是给那些初次踏上纳米比亚国土的外国朋友们留下美好的印象。
**人遇见外国客人,总是主动打招呼,习惯性地握手,态度热情地问候一番,“您好”“非常高兴认识您”“欢迎您来到我们这个美丽的国家”“希望您在纳米比亚生活得非常愉快”“祝愿您身体健康”等,这些问候语要反复说许多遍。
如果他们遇见自己所熟悉的外国朋友,总是两只手紧紧握住对方的手,边握手边问候,直到问候结束时才松开手。
由于问候的时间一般比较长,因而握手的时间也比较长。
遇见久别重逢的亲朋好友,总是先热情握手,再相互拥抱,左右左地亲吻对方的面颊3次,摸摸对方的右手拇指,最后紧紧握住对方的手,两眼盯着对方的面部开始问候交谈,直到谈话结束时双方的手才会松开。
由于深受西方文化的影响,纳米比亚许多女性,尤其是那些年轻的女性,性格比较开放,她们总是主动地伸出手,同素不相识的男土们握手,对于自己熟悉的男士,还要拥抱并亲吻对方的面颊。
在纳米比亚社会交往活动中,同样存在着“尊老敬长” “女士先行”的风气,主动为老人、长辈、女性让道,上下车热情照顾他(她)们,出入大门主动请女士们先行,已经成为纳米比亚人民的自觉行动。
做客
应邀到纳米比亚朋友家中做客,应当按照约定的时间赴约,这是对主人的一种尊敬。
**十分讲究社会交往活动的着装,认为得体端庄的服饰是修养与文明的体现。
如果按事先的安排将去某一位纳米比亚朋友家中做客,或者去拜访有地位的朋友,行前需要认真仔细地装扮整理一番。
男土要刮一刮胡子,梳理一下头发,穿上西装,系上领带,擦亮皮鞋,将自己打扮成与自己受过高等教育的身份相适合。
女土可以穿上高跟皮鞋,抹上口红,上身穿西装上衣,下身着色彩艳丽的裙子,最好还要戴上金项链、金耳环、金戒指等,将自己装扮成上流社会女性的形象。
抵达主人家时,如果主人没有在门外迎候,应当轻轻地敲门,等待主人出来迎接,并在主人陪同之下,进入室内。
进入客厅之后,应当按照主人的指定的位置入座,不可随意坐在自己跟前的位置上。
坐姿要端庄,同主人谈话时精神要集中,不可东张西望,更不可随意地满屋走来走去。
当主人送上饮料、水果、点心时,要热情地向主人表示一番感谢。
交谈中,不可随意打听主人的年龄、工资收入、几位妻子、有无女儿等,尤其是初次见面便打听这些事情,是极端不尊重对方和不礼貌的行为,有时弄得不好会引起主人不高兴。
如果遇到需要询问主人的年龄等问题时,可以先征询一下主人的意见,如“主人先生,您要是不介意的话,我是否可以询问一下您的年龄呀”等。
如果主人显得非常高兴,马上就会作出回答,如果主人非常委婉地将话题叉开,表示主人不乐意谈自己年龄等方面的问题。
客人看见这种情况,应当立即知趣地停止问话,切不可继续深问下去。
**是一个位于非洲西南部的滨海国家,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这块土地上的居民从事放牧、耕种和渔猎,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居民绝大多数属于班图语系的非洲土著黑人,90%以上的人口信奉基督教,其余的人信奉拜物教,风俗习惯既带有非洲土著人的突出特点,又具有欧洲人的鲜明色彩。
姓名
**人的姓名多由两节组成,前为名,后为姓,如阿吉亚尔·马祖拉,阿吉亚尔是名,马祖拉为姓。
也有由三节组成的姓名,前为本名,中间是父名,后为姓,例如帕斯科亚尔·曼努埃尔·莫昆比,帕斯科亚尔为本名,曼努埃尔为父名,莫昆比是姓。
还有一些人喜爱取一个带有欧洲人色彩的名,弗朗西斯科·马塞利诺,弗朗西斯科是带有欧洲人色彩的名,马塞利诺是姓。
妇女在婚前有自己的姓名,结婚后喜爱在自己的名前加上丈夫的姓。
注重礼节
**人注重礼貌,讲究礼节,认为得体的称谓是知识、文化和修养的体现。
在社交场合,对一般男士可以称为“先生”,对一般女性视情况称为“夫人” “女土”或者“**”。
由于纳米比亚比较讲究身份,因而,他们总是将对方的姓名、职位、学衔、军衔等连同“先生”“夫人”“女士”“**”等称呼,如“埃索先生”“尼达特娃夫人”(尼达特娃为其丈夫的姓)。
对政府高级官员可以称“阁下”,也可以称“先生”,往往要同对方的职务联称,例如“总统阁下”“总统先生”“部长阁下”“部长先生”等。
遇见那些神职人员,可以称对方的职衔加上先生,也可以连同姓名加职衔一道称呼,如“神父先生”‘乔治神父“等。
见到相互非常熟悉的朋友,可以称兄道弟,但对年长者应当称”大叔“”大婶“等。
**人也是十分重视见面礼节的,总是给那些初次踏上纳米比亚国土的外国朋友们留下美好的印象。
**人遇见外国客人,总是主动打招呼,习惯性地握手,态度热情地问候一番,“您好”“非常高兴认识您”“欢迎您来到我们这个美丽的国家”“希望您在纳米比亚生活得非常愉快”“祝愿您身体健康”等,这些问候语要反复说许多遍。
如果他们遇见自己所熟悉的外国朋友,总是两只手紧紧握住对方的手,边握手边问候,直到问候结束时才松开手。
由于问候的时间一般比较长,因而握手的时间也比较长。
遇见久别重逢的亲朋好友,总是先热情握手,再相互拥抱,左右左地亲吻对方的面颊3次,摸摸对方的右手拇指,最后紧紧握住对方的手,两眼盯着对方的面部开始问候交谈,直到谈话结束时双方的手才会松开。
由于深受西方文化的影响,纳米比亚许多女性,尤其是那些年轻的女性,性格比较开放,她们总是主动地伸出手,同素不相识的男土们握手,对于自己熟悉的男士,还要拥抱并亲吻对方的面颊。
在纳米比亚社会交往活动中,同样存在着“尊老敬长” “女士先行”的风气,主动为老人、长辈、女性让道,上下车热情照顾他(她)们,出入大门主动请女士们先行,已经成为纳米比亚人民的自觉行动。
做客
应邀到纳米比亚朋友家中做客,应当按照约定的时间赴约,这是对主人的一种尊敬。
**十分讲究社会交往活动的着装,认为得体端庄的服饰是修养与文明的体现。
如果按事先的安排将去某一位纳米比亚朋友家中做客,或者去拜访有地位的朋友,行前需要认真仔细地装扮整理一番。
男土要刮一刮胡子,梳理一下头发,穿上西装,系上领带,擦亮皮鞋,将自己打扮成与自己受过高等教育的身份相适合。
女土可以穿上高跟皮鞋,抹上口红,上身穿西装上衣,下身着色彩艳丽的裙子,最好还要戴上金项链、金耳环、金戒指等,将自己装扮成上流社会女性的形象。
抵达主人家时,如果主人没有在门外迎候,应当轻轻地敲门,等待主人出来迎接,并在主人陪同之下,进入室内。
进入客厅之后,应当按照主人的指定的位置入座,不可随意坐在自己跟前的位置上。
坐姿要端庄,同主人谈话时精神要集中,不可东张西望,更不可随意地满屋走来走去。
当主人送上饮料、水果、点心时,要热情地向主人表示一番感谢。
交谈中,不可随意打听主人的年龄、工资收入、几位妻子、有无女儿等,尤其是初次见面便打听这些事情,是极端不尊重对方和不礼貌的行为,有时弄得不好会引起主人不高兴。
如果遇到需要询问主人的年龄等问题时,可以先征询一下主人的意见,如“主人先生,您要是不介意的话,我是否可以询问一下您的年龄呀”等。
如果主人显得非常高兴,马上就会作出回答,如果主人非常委婉地将话题叉开,表示主人不乐意谈自己年龄等方面的问题。
客人看见这种情况,应当立即知趣地停止问话,切不可继续深问下去。
商务习俗
同纳米比亚人进行商业业务交往时,他们多安排客人到饭店或者宾馆吃西餐,属于私人朋友间的往来,经济条件富裕的家庭,也经常请客人到饭店、宾馆或者俱乐部吃西餐,普通人家多用非洲传统饭菜招待,因此,纳米比亚人请客吃饭常常因经济条件的差异而显得有所差别。
**人用来招待客人的传统饭菜,主食有玉米、高梁、小麦面粉、豆类饼等,主食烧好后,再往上浇一些用西红柿、辣椒、牛肉或者鱼块熬成的浓汁汤,别有一番风味。
社交习俗
在纳米比亚的社会交往活动中,讲究“女士优先”的原则,几乎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一般男士都是主动在行动上从各个方面尊重女土、照顾女士、帮助女士、保护女士。
例如大街上相遇,男土总是主动给女士让道;进出宾馆、商店,男士总是让女士先行;参加宴请、音乐会等,男土总是帮助女士脱外衣、穿外衣并让女土先入座、先离座等。
在当地人的观念中,处处讲究“女土优先”,可以培养一位男士的高雅风度和高尚的精神境界。
在纳米比亚公共场合,也有尊老爱幼的习惯,年轻人同老年人谈话时要求毕恭毕敬,进入门厅请老年人走在前面、乘车给老年人让座以及公园、画廊、博物馆等免费对老年人开放均被视为天经地义的事情,老年人比年轻人所受到的礼仪规格理所当然地要高一些。
**人对孩子的爱护侧重于尊重孩子和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培养孩子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自主自立的能力,不偏袒孩子的弱点和缺点,培养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不干涉孩子的私事,父母同孩子之间是朋友和伙伴关系,但强调父母应该以自己有教养的举止言行为孩子树立榜样。
**各个民族、各个地区,因文化传统和民族习惯各不相同,一般都有各自特殊的风俗习惯。
在同纳米比亚人的交往中,对某些特殊的风俗习惯要给予理解并且给予尊重,切不可大惊小怪,妄加评论。
中国人在纳米比亚生活期间,要注意多了解当地的风俗习惯,避免在相互交往中因不了解其独特的讲究、禁忌而使当地人产生误会或者发生不愉快的事情。
**礼俗
在纳米比亚,宗教文化和世俗文化是互相影响的,在同纳米比亚人进行商务交往活动中,一定要注意多了解基督教和拜物教的一些相关知识和它们在国家、民族中的地位及影响,知道这些宗教有关的起源、发展、主要流派、流行区域、教义、教规、特点及礼节、仪式、讲究、忌讳等,并注意尊重这些宗教的风俗习惯,不可不注意了解这些方面的内容,不然会给自己的事业带来不良后果,影响中国人的形象。
每逢当地教徒进行诵经、礼拜、祈祷、讲经、讲德、弥撒、受洗、受戒等一系列正常宗教活动时,应当居后静观,不得干扰。
应基督教徒的邀请,参观教堂时,应当衣冠端正,不戴鸭舌帽,不得吸烟,表情要严肃。
到当地朋友家中做客,对室内摆设的物品,特别是进行宗教仪式活动所用的圣物、圣品等,只能用眼观看,不得用手抚摸,更不得随意挪动,这在当地属于禁忌之处。
在与当地教徒交往中,最好不要讨论宗教信仰方面的问题,更不能对某种宗教信仰提出非议。
对某种宗教存在不懂的地方,则不要装懂,可以选择合适的场合、适当的话题,向当地朋友请教,切不可单纯为了迎合当地朋友的喜好,模仿当地某种宗教的信仰与习俗,避免弄巧成拙,好心引来麻烦。
奇怪的习俗
保留着一些奇异的习俗,如在霍屯督人的女孩成人仪式中,有的令女孩 *** 身体到大雷雨中“冲邪”;或过一段与世隔绝的囚禁生活后再用牛奶和湿牛粪擦遍全身,卡拉哈里沙漠的婚俗中,有男方为女家婚前“服役”的惯例。
如某男孩看上某家女孩子,去女方家求婚。
如果女孩同意了这门亲事,小伙子便自动搬到姑娘家里,义务劳动5年;5年期满,女方家长认为这位女婿刻苦耐劳,便把女儿嫁给他。
若到纳米比亚当地黑人家庭中去作客,热情的主人可能会端出昆虫制作的佳肴来招待客人。
在纳米比亚的丛林中生长着一种矮树,非洲帝蛾在树枝上面产卵繁殖,孵化后幼虫生长6周后便又肥又大了,可长达几厘米。
这种背上满彩色斑点,长相丑陋的毛毛虫便是当地人的佳肴,可油炸、红烧或红焖,也可生吃或制成肉干。
这道虫菜味美可口,很有营养价值。
「禁忌」
忌讳”13″和”星期五”/.
「礼仪」
见面时应握手,应清楚地作自我介绍。
小费
支付 小费是一种普遍现象。
纳米比亚是哪个国家?
好办理。
为了进一步便利两国人员往来,促进双边关系发展,中国驻纳米比亚大使馆根据两国协议,与纳米比亚移民局协商,决定自2025年5月15日起,允许持有效纳米比亚护照的公民免签入境中国,停留期不超过90天。
纳米比亚什么时候独立的?原来是哪个国家的殖民地?
纳米比亚是纳米比亚共和国。纳米比亚是纳米比亚共和国的简称,在非洲南部,与安哥拉、赞比亚为邻。
纳米比亚矿产资源十分丰富,有战略金属储备库之称,渔业资源也很丰富,捕鱼量位居世界十大产鱼国之列。最近几年,该国旅游业不断发展,成为大家喜欢去旅游的国家。
纳米比亚的介绍
纳米比亚虽然是个非洲国家,但国内民族并不全都是黑人,有大量的白人和混血,是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除南非以外白人第二多的国家,占比高达9%,欧非混血25%。
纳米比亚国土面积824269平方公里,居非洲第15位,世界第34位。人口却只有253万,是个地道的地广人稀的国家。内陆大部分是高原、山地,只有沿海地区有狭小的平原。
时间:1990年3月21日 殖民国家:最早是德国的西南非洲,一战时被南非占领,巴黎和约规定纳米比亚为南非委任统治一直到他独立。
相关史实:
1884年,德国占领西南非洲沿海地区,宣布该地区为德国殖民地,名为德属西南非洲。1890年德国占领西南非洲全境。1915年被南非占领。1919年国际联盟将西南非洲交给南非进行委任统治,1946年联合国托管理事会要求南非将西南非洲作为联合国托管领地,遭到南非政府拒绝。1949年4月南非议会通过《西南非洲事务修正法》,将西南非洲作为本国领土对待,并推行种族隔离政策。1958年至1964年,纳米比亚黑人先后成立西南非洲民族联盟、西南非洲人民组织和西南非洲民族统一民主组织,1966年起开始展开反对南非的游击战。1968年6月,联合国大会决议将西南非洲更名纳米比亚。
20世纪80年代,随着国际社会压力增大和南非逐渐实现民主化和种族平等,南非终于同意纳米比亚独立。1990年2月9日制订了纳米比亚宪法,3月21日,纳米比亚宣布独立,努乔马成为首任总统。1994年南非将鲸湾港归还纳米比亚。
好了,关于纳米比亚的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