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曼哈顿_什么叫曼哈顿悬日

纽约曼哈顿()

很高兴能够参与这个纽约曼哈顿问题集合的解答工作。我将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为每个问题提供准确而有用的回答,并尽量满足大家的需求。

1.哥伦比亚大学:为梦想插上翅膀
2.纽约uptown和曼哈顿各有几条大道
3.什么叫曼哈顿悬日

哥伦比亚大学:为梦想插上翅膀

哥伦比亚大学是一所位于纽约曼哈顿的世界顶级私立研究型大学,为广大留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哥伦比亚大学的申请条件、申请材料、费用明细等信息,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所学府。

申请条件

雅思7.0(研究生不低于8.5分)或新托福100分以上,申请费仅需80美金。热门专业有工程学、生物、心理学、地球科学院等。

申请材料

申请材料包括最高学历公证、成绩公证件(平均成绩不低于85分)、托福成绩、GRE成绩、GMAT成绩、个人陈述、两封推荐信、艺术类课程需提前准备。

费用明细

学费为35,166美金/年,计算机硕士项目为46,000美金/年,食宿费为9,648美金/年。

申请截止时间

每年1月2日为哥伦比亚大学的申请截止时间。

纽约uptown和曼哈顿各有几条大道

曼哈顿是一个荷兰人从印第安土著手里买的。它是当今世界上最繁华的岛之一。这个荷兰人首先给他取名为新阿姆斯特丹,后来,他又把这个地方叫做纽约。 曼哈顿是纽约市中心部位的岛。介于哈得孙河和东河之间,为纽约市五个区中最小的曼哈顿区。长20公里,宽4公里,面积57.7平方公里。前寒武纪古老坚硬的片岩出露地表,为高层建筑提供了基础。纽约市金融、商业中心地。南端的华尔街是许多大银行、大交易所和大垄断组织聚集中心。联合国总部设于东河西岸。沿东西河岸有无数码头。同市区其他部分有地下铁道、桥梁、**渡相通。依斯特河(即东河)中的一些小岛及马希尔的部分地区,总面积57.91平方公里,占纽约市总面积的7%,人口150万人。纽约著名的百老汇、华尔街、帝国大厦、格林威治村、中央公园、联合国总部、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大都会歌剧院等名胜都集中在曼哈顿岛,使该岛中的部分地区成为纽约的CBD。曼哈顿CBD主要分布在该区内曼哈顿岛上的老城(Downtown), 中城(Midtown), 著名的街区是格林威治街和第五大街。 在老城长仅1.54公里,面积不足1平方公里的华尔街——CBD的金融区,就集中了几十家大银行、保险公司、交易所以及上百家大公司总部和几十万就业人口,成为世界上就业密度最高的地区。中城是曼哈顿的豪华居住区,帝国大厦,克莱斯勒大厦,洛克菲勒中心等一些著名的建筑都坐落在这个区。中城的形成虽晚于曼哈顿老城,但却有后来居上的势头。进入20世纪后,其他许多非赢利的办公机构,如工会、研究部门、专业团体、政府机构等,也都集中于此,许多相关的专职事务所如房地产、广告业、税务部门等也迅速聚集其周围,原来设在岛南部的保险业及银行也被中城良好的环境吸引而来。与此同时,商店,服务业等也渐渐聚集在周围,这样就使曼哈顿岛的CBD更加具有吸引力。为解决曼哈顿CBD因产业不平衡而产生的矛盾,纽约市政府对格林威治街和第五大街采取了一些调控手段,改善投资环境,引导其平衡健康发展。加强纽约商务贸易中心功能,增强吸引力。 随着城市的发展,在西部建了许多办公楼、住宅楼、展览中心等,且修建了穿过市中心区的地铁。随后,政府又颁布了曼哈顿南部规划,在岛南端建成了宽阔的环形高速公路、世界贸易中心、1.5万套公寓及办公楼。在这些扩展的地区中,旨在为拥挤的市中心区分担压力,规划机构加强了交通运输网的建设,如把地铁和其它铁路交通的出入口与新建办公机构相连接,同时把人行道和商店设置在地下,并与地铁出入口直接相连。本世纪70年代中期,曼哈顿CBD逐渐形成。 曼哈顿CBD是纽约市发展的催化剂,这主要表现在:依靠CBD的影响,纽约市确立了其国际城市形象,国际性和跨国性行业组织在纽约市如鱼得水,1979年有277家日本公司、213家英国公司、175家法国公司、80家瑞士公司及许多其它国家公司在纽约市设立分支机构;曼哈顿CBD的住宅和商业用房的成交额,占美国房地产市场中此类用房成交额的40%;美国21%的电话是从纽约打出的;地产增值,政府税收增加,如曼哈顿的地产估价约占纽约市地产估价总额的53%,1969年至1983年间,曼哈顿区地产价值增长了约58%;曼哈顿地区经济增长量占纽约市总经济增长量的82%;CBD和它的衍生效益促进了纽约市的繁荣,1978年纽约地区的机场共接纳了150万到纽约参观游览的游客。 曼哈顿CBD的中央核心商务区是“华尔街”,集中了几十家大银行、保险公司、交易所以及上百家大公司总部和几十万就业人口,成为世界上就业密度最高的地区。

什么叫曼哈顿悬日

纽约曼哈顿大道(南北向)

罗斯福路(FDR Drive)

第一大道(1st**enue)

第二大道(2nd**enue)

第三大道(3rd**enue)

莱辛顿大道(Lexington**enue)

公园大道(Park**enue)

麦迪逊大道(Madison**enue)

第五大道(5th**enue)

第六大道(6th**enue,Avenue of the Americas)

第七大道(7th**enue)

百老汇(Broadway)

第八大道(8th**enue)

中央公园西侧

阿姆斯特丹大道(Amsterdam**enue)

哥伦布大道(Columbus**enue)

第九大道(9th**enue)

第十大道(10th**enue)

第十一大道(11th**enue)

第十二大道(12th**enue)

West End**enue

Riverside Drive

西侧高速公路(West Side Highway)

中央公园北边

Lenox**enue

Frederick Douglass**oulevard

Morningside**enue

St Nicholas**enue

——————–

在纽约住过十年, 也不过如此。

曼哈顿悬日(Manhattanhenge)是指在美国纽约曼哈顿出现的自然现象。由于曼哈顿街道大多呈棋盘式布局,在每年的5月28日和7月12日(或13日),日落时阳光将洒满曼哈顿的所有的东西向街道,呈现一幅壮观的景象,时间长达15分钟。而在每年的12月5日和1月8日,这样的景观将伴随着日出而出现。2013年5月29日,美国纽约,曼哈顿第42街出现“曼哈顿悬日”美景。该景观一年出现两次,由于曼哈顿街道大多呈棋盘式布局,在每年的5月28日(或29日)和7月12日(或13日),日落时阳光将洒满曼哈顿的所有的东西向街道,呈现一幅壮观的景象,时间长达15分钟,“曼哈顿悬日”由天体物理学家尼尔·德格拉斯·泰森命名。[1]与英国索尔兹伯里平原上的史前巨石阵景观一样,这一独特的城市奇景也颇为壮观,该现象被称为“曼哈顿悬日”。该景观一年仅有两次,而且还不是年年都有,整个纽约不夜城便沐浴在阳光下。在“曼哈顿悬日”出现的这几天里,当太阳落下时,在纽约曼哈顿地区的格网街道的排列形式就如同巨大石柱群布局一样。曼哈顿的街道布局有两种风格。华尔街所在的下城区就像欧洲的小镇一样,街道走

向略显凌乱,时常跳出来的斜街令初来乍到者很难掌握方向。这也难怪,因为这里是纽约最早的城镇所在地,秉承了早期移民对欧洲故乡的温暖回忆。曼哈顿自中城以上则呈现出几近严格的棋盘状街道布局。东西走向称为街(Street),从南向北编号,从第1街直至第220街。南北走向谓之大道(Avenue),自东向西编号,从第一大道直至第十二大道,其中还夹杂了少数未以数字命名的大道,如麦迪逊大道等。令女士们向往的购物天堂“第五大道”,其实指的只是第五大道位于39街至59街之间的区段及其左近地区。

1811年的规划方案(左)和今天的曼哈顿地图

早在欧洲移民涉足曼哈顿岛之前,这里像美国东北部的其它地区一样,为郁郁葱葱的树林所覆盖,夹杂着的一些灌木草场。早期移民出于通航和军事等方面的考虑,把城镇建在了岛南端的河流入海口处。随着经济的发展,为了应对城市不断扩张的压力,特别是为了方便土地的出售,纽约州议会于1811年采纳了一个三人委员会提出的规划提案,将曼哈顿岛尚未开发的地区按棋盘式的格局进行了划分。在这份规划中,纵横的街道彼此垂直。其中一个方向沿岛的走向与岛西岸基本平行,平常大家称之为“南北向”,而与之垂直的方向就被称为“东西向”。所以,曼哈顿岛上的东西向街道与实际的东西向,或者说纬度方向,其实还有着28.9度的夹角,偏向于东南—西北方向。由于种种原因,这份规划并未被忠实执行。如果与今天的曼哈顿地图比较,最为明显的区别就是在第五大道至第八大道之间,第59街至第110街之间所保留下来的矩形区域未作开发,从而成为了今天的“纽约之肺”——中央公园。此外,还有一条斜贯全岛南北的“宽街”(Broadway)也破坏了棋盘式的街道布局。纽约最古老的1号线地铁就是几乎沿着这条街的地下贯穿全岛的。或许,你可能更熟悉它另一个响当当的译名——百老汇。通常所说的纽约歌舞剧集中的“百老汇”就是指这条大街位于42街至50街之间的区段,及其以西的一部分地区。

原理图

在曼哈顿的这种城市环境下,阳光洒满整条街道几乎是不可能的。于是,在特殊的日子里,阳光沿着街道横贯全岛也就成为了一种“奇景”,对纽约客来说实在是难得一见。事实上,在一年之中,除12月5日以外,1月8日的日出也与东西向街道平行。上述两天在时间上的中点恰好就是冬至日。而在5月28日和7月12日,落日的余辉将贯穿曼哈顿东西向的街道。这两个日子的中点则恰好是夏至日。也许当你再计划去纽约旅游的时候,可以选择这四天或其前后的日期,去亲身体验一下这并不神秘,但却十分壮观的景象。

曼哈顿悬日

就纽约所在的北半球而言,太阳升起的方向仅在春分秋分两天位于正东方,而在夏至日最偏北,在冬至日最偏南,并于一年中在这两个方向之间往复循环一周。那么对于任何一条街道,只要它的方向位于当地夏至冬至的日出方向角之间,那么一年中就一定会有两次让太阳正对着街道升起的机会。显然,日落的情况与之类似,只是呈镜像关系而已。景象原因“曼哈顿悬日”这个词语是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天体物理学家尼尔·迪格拉斯·泰森(Neil de

曼哈顿悬日Grasse Tyson)在2002年首次使用到的。它应用于那些符合1811年纽约市规划( Commissioners’ Plan of 1811)的格网街道。这些街道符合从东西方向偏移28.9度的规律。由于这些街道刚好在东西线上,因此该景观出现的时间刚好与春分和秋分时间一致,形成了自然与人工建筑的和谐搭配。当太阳落到了纽约具有立体装饰艺术的克莱斯勒大厦背后时,整个大厦便显示出一层金色光泽。

好了,关于纽约曼哈顿的问题到这里结束啦,希望可以解决您的问题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