浯屿岛_浯屿岛船票时刻
浯屿岛(浯屿岛船票时刻)
1.厦门有哪些适合赏秋的地方?
2.面对龟缩在浯屿岛的倭寇了,戚继光是怎样部署的?
3.浯屿的注释
4.当年日本强占厦门时的罪行有哪些要全!谢谢!求大神帮助
5.浯屿的关于简称
厦门有哪些适合赏秋的地方?
厦门作为一座南方城市,?四季并不是非常的分明,?尤其是夏秋春,?这三个季节几乎是连在一起,?一晃而过,?快的你很难抓住这其中独特的美丽。
一、流枫溪?
二、鼓浪屿
三、?浯屿岛
四、?途纪·落日码头
五、梅海岭
作为一个厦门本地人,为第一次来厦门的你,准备了厦门赏秋旅行建议?如果对你有帮助的,可以收藏?
一、流枫溪?
这里长的是适合南方的枫香树,秋风刚起绿叶逐渐变红,是南国少有的秋色,听泉水叮咚响,层层叠叠每周都变换不同的颜色!
鲜有人知的南国秋枫藏在了厦门周边200年历史的古寨村落里,入口隐蔽岔路众多,大都是本地人去赏枫,没有太多游客打扰。?秋天的流枫溪超级适合徒步,除了拍照还可以野炊、玩叶拓!
?最佳观赏时间:11月中旬
?最近气温:20-25°,可以短袖+薄外套
?徒步路程:约5公里
?徒步时间:2-3小时
?地址:厦门市同安区汀溪镇造水村,(路比较野且岔路多,建议跟着专业驴友or领队去玩)。
二、鼓浪屿
厦门真的适合秋天来,特别是鼓浪屿!!因为夏天真的很热,上岛一走走一天,去日光岩,又要爬山,所以秋天来,真的太适合了!!整个海风非常凉爽,而且天气比较好,也很通透!!适合拍照?。
环岛路线:**渡码头-三丘田码头-沙滩球场、工艺美术学院-鼓浪别墅-菽庄花园-**渡码头
票价:50[钱袋R]
路线1:**渡码头-三丘田码头-沙滩球场、工艺美术学院
票价:20元。
路线2:**渡码头-菽庄花园
票价:40元。
小小贴士
1、每年8月前后,是台风多发季节,所以要关注出行天气情况
以及登岛**渡是否停航,具体情况可关注微信公众号厦门**渡有限公司,会有详细的停航复航时间[打卡R]。
2、鼓浪屿夏季蚊子多,旅行时务必带上驱蚊水、爽肤粉、风油精等物品[打卡R]。
3、鼓浪屿上吃海鲜不宜过多,可以随身带好消食片和止泻药。买海鲜干货要多加小心,货比三家,适当还价。
4、在景区内选购商品时请注意生产日期、保质期、重量标注和是否明码标价[清单R]。
5、餐饮消费时,点菜后先行核账、确认菜单、餐后付款。
6、鼓浪屿道路纵横,游客容易迷路,如果你买了鼓浪屿套票,套票上有简单的地图。也可以买份可爱的鼓浪屿手绘地图,颇有纪念意义。
三、?浯屿岛
浯屿岛是一个位于厦门周边的小众海岛?不喜欢人挤人的朋友可以选择这里!浯屿岛的后江沙滩就是岛上看落日橘子海的最佳地点!和爱人/朋友携手走在沙滩上看着被夕阳?染成橘色的大海,真的非常治愈~
登岛方式:
1.到厦门市思明区鹭江道3-113和平码头“波赛东海上旅游”现场购票取票并登船
2.每日只有早上9:10和下午15:40两班船,乘船大概需60分钟
3.儿童15元,成人30元。
?关于住宿:
想在岛上过夜的游客,也可以提前预定民俗,感受一下岛民们最原始的生活。图3推荐民宿:渔舍、米舍
?关于游玩:
浯屿岛上是个历史丰富的岛屿,每一个景点都有一段故事。
打卡景点:1海岛博物馆2百年榕树3天妃宫4后江沙滩5海上田园
关于海上田园:
来到浯屿岛大部分人都是冲着海上田园来的,但是很多人不知道怎么去,很简单,只需要乘坐海上的士,也就是岛民们常说的滴滴船。
田园上有很多休闲活动项目,如:养殖观赏鱼类、垂钓、趣逗投喂、拉笼、海上卡丁车、枪林弹雨、帆船、摩托艇等等,可以说是一个漂浮的游乐场。
?关于美食:
田园上有很多生态放养海鲜,现捞现杀,捞到什么吃什么,海鲜全部来自本港,所以爱吃海鲜的小伙伴千万不要错过。
四、?途纪·落日码头
掐着夕阳的点来落日码头,真的太浪漫。厦门好天气的夕阳从来不让人失望!这里可以说是厦门非常网红的落日咖啡厅。每天都有很多漂亮**姐慕名而来拍照打卡,可见出片效果有多么不错!
地址:厦门市思明区厦禾路2号(BRT第一码头站旁边)
拍照机位?
1·整栋室内装修都很好看,每个角落都能拍出画报的感觉。拍照的**姐很多,需要找好角度
2·二楼的落日窗,会背光,适合拍侧影剪影都很绝~夕阳来的时候,姐妹们也都很礼貌的互相让位拍照
3·三楼天台!是我觉得z棒的地方!视野开阔,和落日平行~可以看到整个码头的风景,天台马路也很适合拍照
4·“码头大平台”,两侧都是用餐区,一侧靠海,一侧是有民国风格的装置,两边能拍出不同感觉的大片!建议用餐优选靠海的,等天暗下来 码头的灯光氛围感更强。
五、梅海岭
姐妹们,秋季在厦门旅行必?须去一趟梅海岭!全程免费!重/点是满片的花海!绝了!整个花?园大概有1万多株三角梅,品种高达50多种,大家一定得去冲一波!攻略如下建议收藏
?出行指南
具体/位置:思明区文屏山庄后面(近植物园)
开/放时间:全天
门票价/格:0元
?登山路?线
南边→从文曾路直接沿上李水库边的方向上山;
西边→从厦禾路假日商城拐进东坪山路直接上山;
北边→从西林东路拐入云顶岩路再转入东坪山路,沿东坪山路上山
?游玩方式
徒步:我和闺蜜是徒步的噢,感觉很有治?愈感,空气很清新,还能近距离感受山林的各种细节,推荐走路啦~
自驾:路标会有一些停车场,路况也不会很陡峭,大多都是柏油路,所以自驾也是很ok噢~
单车:骑自行车的话,会比走路更累噢,因为要爬坡
?交通指南:
①从曾厝安出发
直接在天桥那边的公交车站乘坐旅游2线,就可以到万石植物园东门站了;
②从厦门北站出发
坐BRT快1路到火车站下车,步行1.4公里,转B2路/318路公交车到达植物东门站,步行800米左右就到啦打车大概50分钟,120元左右!
tips:
1必带:身份证、健康码、行程码、外套
2非中高风险地区的朋友不用做核酸检测
3离市区最近的是厦门站,北站到市区要1h
4要在晚上走一次山海步道,夜景绝了
5鼓浪屿的船票请结合自己的行程和计划订票?
6厦门的公交车、地铁都可以用手机扫码
面对龟缩在浯屿岛的倭寇了,戚继光是怎样部署的?
近几年来,由于文化意识和环保意识不高,再加上当地人口密度过高,浯屿岛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如今,浯屿八景只能成为老人们口中的回忆,昔日干净的沙滩也不复存在。曾经更有一些违规的采沙船在浯屿岛海面采沙,破坏浯屿岛的生态环境。
几年前,浯屿小学高级教师蔡福乐写了一本《美哉,浯屿岛》的小册子,热情向游客推介浯屿大八景、小八景。但不久前,当蔡老师兴致勃勃带着记者参观时,却发现许多景致已不复存在。 浯屿自古以来就是海防要地,岛上原本存有古城墙、古炮台等众多史迹。 据史料记载,清道光年间,福建水师提督许松年曾在岛的西侧修筑炮台。然而,当蔡老师带着记者来到这里时,古炮台已无影无踪,只留下一块石碑。
岛上曾有一块“剑鼓石”,据说是郑成功的练兵处。现在,剑鼓石的所在地,立起了一座高楼。“为了盖房子,就把石头给削平了。”记者跟着蔡老师跑了一圈,不期得到这样的结论。“在岛上,文化和历史是没有什么用处的,不是岛上人民所关心的,他们关注的是现在的生活好不好。”蔡老师这样说。 天然的垂钓胜地、平坦的海滨浴场、美不胜收的浯屿八景……
然而,现在往昔的美景已荡然无存。当游客慕名上岛时,得到的往往是失望。 傍晚时分,村民们提着一桶又一桶的垃圾,毫不迟疑地就倒进海里了。 网友“钓隐”于今年“五一”期间来到浯屿岛,之后在网上发表的游记中写道:我们走了好长一段路,来到了传说中惟一的沙滩,可是它脏得像个垃圾场。还有网友说:浯屿的水面“浪来时水面上漂着一层闪闪的东东,看起来水不是绿色的,有点黑。浯屿环境卫生不好,岸边倒了许多垃圾……” 据村干部介绍,浯屿与厦门近在咫尺,村“两委”原本也有发展休闲渔业、海岛旅游的打算,但眼看这两年来环境急剧恶化,大伙没信心了。
曾经的美景天堂,而今已面目全非。人类必须要有所作为了,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才是发展的正途。
期待,有新的活力再次注入,与浯屿人民一起,共建美丽浯屿!
浯屿的注释
倭寇吃了几回败仗之后,也变得聪明起来了。他们龟缩在浯屿岛,利用海域做天然的防线,想等待戚家军离开的时候再次出动,骚扰老百姓。
戚家军这时候也追到了海边的一个村子,斗美村。但是面对茫茫大海,怎么安全渡过海面攻打倭寇呢?
戚将军想呀想,戚将军毕竟是文韬武略都兼备的文武全才,很快就让他想出了一条妙计来。
戚继光找来自己的部下陈大成、王如龙等人,与他们进行了商议,并把自己想到的计划与他们说了一下,这两个人拍着手连声说:“好!好!”。
然后陈大成、王如龙下去悄悄地执行任务去了。
当年日本强占厦门时的罪行有哪些要全!谢谢!求大神帮助
(1)乾隆《泉州府志》卷二十五“海防”。
(2)道光·周凯纂《厦门志》卷四“岛屿港澳。”
(3)向达校注《两种海道针经》“地名索引”第244页,第236页,中华书局1982年12月版。
(5)向达注《两种海道针经》甲《顺风相送》第32页。
(5)《厦门志》卷九“艺文”。
(6)向达注《两种海道针经》乙《指南正法》第152页、第153页。
(7)《厦门志》卷三“兵制考”引《真西山奏议》。
(8)乾隆《海澄县志》卷七“兵防”。
(9)《厦门志》卷三“兵制。”
(10)《八闽通志》卷43《公署上》、《八闽通志》卷41《公署》。
(11)《闽书·捍圉志》、《读史方舆纪要》。
(12)民国李猷明总纂《东山县志》卷八《政治志》“防卫”。
(13)(14)《厦门志》卷三“兵制考”。
(15)乾隆《泉州府志》卷二十五“海防”。嘉庆《同安县志》“海防志”。
(16)明嘉靖《龙溪县志》卷一“地理”。
(17)明张燮《东西洋考》卷八、“税珰考”。中华书局、1981年月版,第156页。
(18)胡宗宪《筹海图编》卷四“福建事宜”。
(19)同(8)
(20)《明史·佛朗机传》。
(21)《厦门志》卷四“历代建置”。
(22)(23)《厦门志》卷三,“兵制考”。
(24)明·沈有容《闽南赠言》卷一《碑》。
(25)(26)安徽宣城棋盘乡沈家边村《洪林沈氏家谱》中沈有容《仗剑录》。转引自厦门大学台湾研究所 《台湾研究集刊》1986年第4期。
(27)《明史》卷270“列传”卷159《沈有容传》。
新华网消息:浯屿岛是福建省龙海的一个小岛,面积1.31平方公里,距厦门渡口12公里,距大担、二担岛4公里。由于它处于厦门通向外海的航道上,自古为兵家所看重。
几度风雨,几度沧桑。如今,浯屿岛已成为祖国大陆改革开放的一扇窗口。一座座描金绘彩的民宅楼房鳞次栉比,渔船制造、机修、钢丝绳渔具、水产制冰等工厂林立,海里网箱养鱼形成了“海上田园”!来自全国各个省份的数千名务工人员长年受雇岛上,或与渔家一起出海打鱼,或在工厂里打工。
浯屿岛确实小,步行逛一圈还不到两个小时。浯屿的富庶是明明白白写在脸上的。不必细看,看两样东西足够了:一是房舍,各种式样的二层、三层、四层外壁贴包了白色、**、绿色瓷砖的小楼争妍斗艳;二是渔船,在浯屿,港湾里密密匝匝停靠的全是250—300吨的大船。据了解,浯屿村去年的年产值已经达到4.7亿元。
浯屿人胆大、协作、机敏等等内在特质,创造出了富庶的浯屿岛,但是浯屿岛的富庶还有一群人功不可没,他们就是福建漳州浯屿边防派出所的官兵们。浯屿村支部书记蔡文山深有感触地说:“是浯屿边防派出所的官兵,日夜巡逻在浯屿岛的海岸线上,穿梭在村间小巷里,活跃在渔船码头间,不停地与走私、偷渡等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在浯屿岛上打造了一座无形的‘金钟罩’,将狂风浊浪都挡在了岛外,维护了岛上居民和平安宁的生活,让村民们能够安心地创造财富。”
走进浯屿边防派出所,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干净、整洁。据所长洪小辉介绍,浯屿边防派出所是浯屿岛上唯一的执法机关,既要打击走私、偷渡等违法犯罪行为,又要维护海岛社会治安秩序;既要管理好岛上大大小小400多艘渔船,又要为渔民群众提供最优质的服务。简单地说,就是集“110”、 “119”、“120”、“122”等多种功能于一身,岛上的群众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会给边防派出所打电话。
官兵都说,虽然身兼数职,工作繁忙,但是他们无怨无悔,浯屿老百姓送给他们的“神兵”、“奇兵”称号就是对他们的褒奖。
浯屿岛上有一家中国移动通信专营店,当我们走进店里问到浯屿边防派出所官兵的情况时,正在忙活的老板蔡志坚马上停下手中的活,竖起大拇指向我们夸奖道:“边防官兵办起案来确实‘神’,凭借一点点的蛛丝马迹就能将犯罪分子绳之以法。”
今年4月11日,蔡老板的专营店被盗。边防官兵根据失主提供的失物中现金有残币记号的重要线索,对外来务工人员承租屋实施地毯式清查,并对浯屿岛的码头、手机经营店、废旧物品收购站及信用社实施布控。4月12日下午2时许,两名可疑人员持币面残缺的,面额分别为50元、10元的人民币各一张到信用社要求更换。此举引起了工作人员的注意,工作人员立即联系了在附近布控的边防官兵。两名嫌疑人还没反应过来怎么回事,就被及时赶来的官兵逮个正着。经审讯,两人如实交代了作案经过。
在浯屿村村部,我们看到了电脑、雷达、GPS等一系列高科技的装备,就像个小型的作战指挥部,令大家觉得很好奇。所长洪小辉介绍,这就是浯屿边防派出所的海上联动指挥中心。边防派出所与浯屿村“两委”联合推出了海上船只编队及港区规范管理的新型管理举措。将浯屿出海400多艘渔船划分为3个支队,下辖6个大队,每大队各辖5个中队,组成三级管理体制,实行结伴作业、编队航行,并由设在浯屿村部的海上联动指挥中心负责对出海船只进行日常跟踪,利用电台等系统实时掌握船舶动态。
去年1月22日凌晨,“闽龙渔1082”号渔船在汕头海域翻沉,船上12名渔民落水。浯屿边防派出所接报后,协同渔业协会指挥同“闽龙渔1082”号渔船编队出航的“闽龙渔6640”号等7艘渔船参与搜救,同时将情况通过厦门海上搜救分中心报告广东省海上搜救中心,并派出“南海救101”船。厦门海上搜救分中心派出直升机赶赴出事水域参与搜寻。由于救援及时,船上12人中有9人获救。
村主任蔡建平说:“就是因为有了这些良好的装备和先进的管理模式,浯屿边防派出所10余名官兵能够把浯屿岛4200多名居民、3000多名外来人口、400多条渔船管理得井井有条,岛上群众都把边防官兵称为‘奇兵’呢!”
行走在浯屿岛狭窄的村道上,看着岛上房屋建筑相邻而建,海上船舶入港相连停靠,海上养殖区网箱密集,我们不禁担心:这里一旦发生火灾,肯定会形成火烧连营的态势,后果不堪设想。
教导员黄晨辉的一番话打消了我们的顾虑:“为了保障岛上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浯屿边防派出所于2008年5月23日正式成立了‘海岛消防队’,配备了一艘消防艇及消防器材。消防队成立以来,共扑灭海陆火灾16起,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700余万元。”
黄教导员介绍道,去年5月22日凌晨4时许,停泊在浯屿西港码头的“闽厦渔0289”号渔船不慎起火。浯屿边防派出所接警后,迅速组织海岛消防队进行扑救,经过官兵半个多小时的奋战,渔船大火被成功扑灭。
听着边防官兵的感人故事,看着海边美丽的渔舟唱晚图——红透的落日、鱼贯归来的船队,繁忙的码头,一位20出头的年轻后生,赤裸着被烈日晒成古铜色的脊背,吆喝着指挥船工从他的船舱抬下一筐筐鲜肥的收获,传播着丰收的喜悦和喧嚣;一队巡逻的边防官兵整齐地从旁边走过,拉下长长的身影,显得那样的宁静与祥和。我们不禁想说:“浯屿岛,一派生机,一派安详;浯屿兵,一腔热血,一片赤诚!”
浯屿岛距离厦门只有6海里,面积0.96平方公里。它曾以美丽的海岛风光、淳朴的渔家风情、悠久的历史古迹而享有“海上桃源”、“海上明珠”的美称。然而,由于过度开发、环境污染等原因,现在的浯屿岛常令慕名而至的游客失望。 道路没一条像样的 6月的一天,记者来到龙海浯屿岛。时值休渔期,数千名渔民都回到岛上,小岛上挤挤挨挨的,极为热闹。 浯屿是一个四面临海的纯渔业村,村民因从事外海捕捞家境富有,堪称龙海“首富村”,官方的数字称人均纯收入达6000元以上。岛上房屋的豪华和密集令人吃惊。一栋栋别墅,动则三四层高,占地面积之大、装修之阔绰,恐怕罕有村庄可以比拟。 然而,建设没有规划,村民们见缝插针地建房,几乎只在自家门口留一个“通道”,有的通道小得只能容一人通过。“整个浯屿岛连一条像样的道路都没有。”一位在岛上租房的山东人这样评价浯屿。 这0.96平方公里的弹丸之地,其中相当一部分还是驻军用地,村里能用于盖房子的土地确实不多。一位村民说:“只要有了足够的钱,即使原来的房屋还很宽敞,人们也喜欢推倒重盖。” 与住宅的豪华形成对照的是简陋的公共设施。岛上有3个公共厕所,都极为简陋肮脏。由于多年风吹雨打,顶棚漏水严重,茅坑间的条石不复存在。遇上暴雨天,雨水积满粪池,污秽之物遍流四周。可浯屿人说:“只要装得下就行”。 一位26岁的船老大这样说:“要那么好有什么用?先挣一份属于自己的产业再说。” 史迹不断消失 几年前,浯屿小学高级教师蔡福乐写了一本《美哉,浯屿岛》的小册子,热情向游客推介浯屿大八景、小八景。但不久前,当蔡老师兴致勃勃带着记者参观时,却发现许多景致已不复存在。 浯屿自古以来就是海防要地,岛上原本存有古城墙、古炮台等众多史迹。 据史料记载,清道光年间,福建水师提督许松年曾在岛的西侧修筑炮台。然而,当蔡老师带着记者来到这里时,古炮台已无影无踪,只留下一块石碑。岛上曾有一块“剑鼓石”,据说是郑成功的练兵处。现在,剑鼓石的所在地,立起了一座高楼。 “为了盖房子,就把石头给削平了。”记者跟着蔡老师跑了一圈,不时得到这样的结论。“在这岛上,文化和历史是没有什么用处的,村民关注的是现在的生活好不好。”蔡老师这样说。 沙滩脏得像垃圾场 天然的垂钓胜地、平坦的海滨浴场、美不胜收的浯屿八景……当游客慕名上岛时,得到的往往是失望。 傍晚时分,村民们提着一桶又一桶的垃圾,随随便便就倒到海里了。 网友“钓隐”于今年“五一”期间来到浯屿岛,后来在网上发表游记:我们走了好长一段路,来到了传说中惟一的沙滩,可是它脏得像个垃圾场。还有网友说:浯屿的水面“浪来时水面上漂着一层闪闪的东东,看起来水不是绿色的,有点黑。浯屿环境卫生不好,岸边倒了许多垃圾……” 村干部介绍,浯屿与厦门近在咫尺,村“两委”原本也有发展休闲渔业、海岛旅游的打算,但眼看这两年来环境急剧恶化,大伙没信心了。
浯屿的关于简称
在“七·七”卢沟桥事变68周年之际,我市文史专家洪卜仁发现的日军据厦期间所编《新厦门指南》等物证,记录了位于厦门港口的浯屿岛(今属龙海市港尾镇)在日伪军统治期间的情况。 为了寻找人证,记者来到这座距离鹭岛仅6海里、面积只有0.96平方公里的小岛,倾听幸存者讲述60多年前的屈辱与苦难、国恨与家仇。 《新厦门指南》中的浯屿方位图 老渔民余福讲述当年的悲惨经历 曾为妓院的老屋见证了日寇的罪行 一九三七年九月二十八日《江声报》 一九四0年八月八日《仰光日报》 汉奸引狼入室 1938年5月厦门沦陷后,浯屿岛便经常遭到日机的疯狂扫射。1938年10月,在汉奸莫清华引领下,日寇强占了浯屿岛。 今日的浯屿岛已是龙海首富村,岛上崭新的楼房别墅鳞次栉比,老屋已所剩无几。其中有一座老屋,外表虽已老旧,仍依稀能见当年的华丽。这就是日伪军统治时期,浯屿“行政署长”、“警备司令”莫清华的老宅。**寇侵占厦门后,将厦门、金门、浯屿三岛合并成“厦门特别市”,在浯屿设立“行政公署”。在《新厦门指南》中的《浯屿》部分,称莫清华“现年二十九岁。乃浯屿望族。自幼聪慧过人。曾肄业于石码中学。为区训军官养成所优秀生。”浯屿岛79岁的渔民余福这样表述。“莫清华认日本人为‘干爹’,日本人让他当司令,他招了一群走狗,统治了浯屿。”**军利用汉奸莫家三兄弟及蔡两和等组织“浯屿自治会”,后改为“浯屿行政公署”,以莫清华为“行政公署”署长兼“警备司令”,并兼第一大队队长,第二、三大队队长由其弟莫清苞、莫狗熊担任,三个大队计300多人,日本人片山岩男则任“浯屿行政公署”副署长兼警备区副司令,进行控制。 渔民家破人亡 余福曾亲眼目睹日军的暴行:“日本人登陆时,父亲带着我躲到后江的沙滩上。当时一块大石头后面躲藏了一群人,狗也藏在那里,后来狗忍不住跑了出来,日本人就跟踪找到了躲藏的人,把他们绑到海边的沙滩上集体枪杀了。日本人还用汽油烧毁了40多艘渔船和10间房屋。” 当时,常有日本战船、飞机在水面、天空轰炸,海面上布满水雷,渔民无法讨海,只能靠船运赚些小钱。日本人用钢丝索绑着水雷,成串布在海水中,退潮时才看得见。有一条厦门渔船下网时打捞了一个水雷,渔民不明白那是什么东西,就将它捞到甲板上,结果水雷爆炸,全船人都死了。 无法出海捕鱼,渔民失去了生活来源,只能吃野菜,不少人被迫上吊或逃亡。渔民林振福一家因无米下炊,子死妻亡,自己只好上吊自尽。浯屿本是贫困地区,莫清华却极尽能事搜刮。渔民偶然捕得一些鱼虾,每百元必须缴纳20元鱼捐。 更令人发指的是,岛上的居民一旦生病,就被莫清华赶到荒无人烟的浯安岛上,不许亲人照顾,任凭风吹浪打,过着无医无药的悲惨生活,直到死亡。 华侨惨遭敲诈 因为浯屿介于厦门与大陆之间,日伪军便将浯屿设为华侨归国的“中转站”。在《新厦门指南》中,日本人无耻地称,这是为了使浯屿成为华侨之“理想的安乐乡。” 余福还记得,当时海外华侨要回到泉州、漳州家乡,必须在厦门登记后转运到浯屿,再由浯屿“行政公署”派船“护送”回到家乡。华侨要出国也要先经过浯屿,由设在岛上的“侨务科”发放出国证。日伪军在浯屿岛上的天妃宫内设立“华侨招待所”,内有专人驻点,还在浯屿的海滨设立“华侨联欢社”。《新厦门指南》称“内有现代消遣品及南北乐。笙歌箫管。锣鼓喧天。月明如镜。青山如画。”事实上,在国难当头之际,华侨大都归心似箭,哪有心思享受?而莫清华等汉奸就借助华侨逗留浯屿及“护送”他们回乡之名义,进行敲诈勒索。 1940年8月8日的《仰光日报》记载了日伪军对华侨“以保护为名,行讹诈之实”的伎俩:“浯屿自治会”配备60多名伪兵在妈祖庙检查过往船只,这些伪兵大都由莆田、海沧、山东等地的盗匪充任,配有10把驳壳枪和40多把步枪。不论进出口船只,每艘必须缴费15元至20元。并规定凡出入口岸的华侨或内地要出境的劳工,都要先到浯屿接受严格检查,然后指定船只装载赴厦,向伪华南招待所报到。招待费每名40元。遇到富有的华侨,他们就多方设计陷害。当时的厦门海域常发现随波漂流的浮尸,都是被无辜劫杀的侨胞。 私货荼毒村民 浯屿居民多数以捕鱼为生,日常所需的大米、蔬菜等农产品原本来自大陆的斗美、海澄一带。成为沦陷区后,据厦日军与驻守漳州的国民党75师隔海对峙,相互封锁,造成双方物资紧张。 不久,便因为两边及当时作为中立国的英、美商人各有需要,催生了一批走私客。先是据厦日军为解决粮食和肉、禽、菜等副食品的严重困难,派人潜入漳州沿海,勾结流氓地痞,买通海防关卡,于夜间走私“禁止资敌”的大米和猪、禽等到厦门。走私地点从厦门对岸的嵩屿、海沧,浯屿对岸的斗美延伸到浒茂、佛昙一带。 余福告诉记者:当时,日军在浯屿虎头山上架设探照灯,夜间照射通漳州石码的港道,发现有走私船,即派出小艇接应,带到厦门收购。走私船回航时,运回鸦片、西药、纺织品等。斗美、佛昙一带的走私大都由浯屿中转。日本人发给莫清华鸦片充当军费,莫清华与兄弟莫清苞、莫狗熊及蔡两和等成立“南华贸易公司”,以鸦片向海澄、漳浦一带沿海走私者交换粮米、鸡鸭、生猪等生活必需品。他们将好米及一部分鸡鸭运往厦门供应日军,卖给浯屿村民的都是掺沙又掺水的劣米。“南华贸易公司”还发行钞票“通行券”,强迫浯屿居民使用。**伪寻欢作乐 浯屿渔民饥寒交迫,流离失所时,莫清华等人却在岛上开设“仁爱堂”、“莲珠堂”等妓院和15间鸦片馆及赌场。《新厦门指南》称“妓院公许者以爱卿堂为翘楚,屿香次之。妓女盛时,约40余名。”岛上的老渔民至今仍记得,当时有厦门女孩因生活所逼,流落到浯屿岛沦为青楼女子。日本人和莫清华等汉奸在岛上寻欢作乐,岛上设有多处游艺场所,有竹城、撞球、射击、游泳、剑术等娱乐项目。**本人还在岛上组织“八仙会”、“夜行队”、“十三猛”等封建流氓集团,“大王公盟”、“圣母盟”、“大师公盟”、“三保公盟”、“王爷公盟”、“帝君公盟”等迷信组织,岛上民众深受苦难,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余福回忆道:为了对少年儿童实施奴化教育,当时日伪军在岛上的蔡氏宗祠设“公立高初等小学校”,有上百名学生,校长和男女教员共7人,免收学费还发放书籍,用日语上课,有的学生读到二年级时就能用简单的日语对话。日伪军还在天妃宫的前进设阅报所,内备有报纸图书刊物。上面刊载的都是对日本人有利的内容。 1943年,日寇临近崩溃,莫清华自知大势已去,想找出路。1944年,中美合作所第六特种技术训练班(即“华安班”)副主任陈达元曾派人与莫清华洽谈,促其反正。莫于八月率队,由白坑、斗美等处登陆反正,开往漳州接受改编。 莫清华反正后,浯屿居民深恐日寇会来报复,纷纷乘坐帆船逃到港尾避风头。但手中所持的伪币“通行券”成了废纸,很多人只得变卖衣物维持一日三餐。 浯屿简介 1、浯屿自古就是我国东南沿海重要的军事要地。据清道光版《厦门志》载:“浯屿据海疆扼要,北连二浙,南接百粤,东望澎湖台湾,外通九夷八蛮,风潮之所出入,商舶之所往来,非重兵镇之不可”。早在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朱元璋为防备倭寇,派江夏侯周德兴在福建沿海一带设置五大水寨,浯屿为其中之一。以后历朝均派重兵把守,在岛上设有炮台、烟墩台、暸望台等海防军事设施。明末清初,郑成功雄踞厦门期间,浯屿、厦门、金门三岛成三足鼎立之势,同属郑氏重要基地。 2、位于岛西部的天妃宫,原名和安宫,俗称妈祖庙,是浯屿的重要古迹。始建年代不详,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夏重建,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重修,道光五年、十年(1825年、1830年)和民国三十二年多次修葺,1981年、1985年又有维修。宫坐东朝西,面积376.28平方米,面阔3间,有4殿。一殿有历代重修碑4方,其中有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守岛抗倭将领沈有容《重建天妃宫记》和道光五年(1825年)陈化成《重修浯屿宫碑记》。二殿奉天妃,挂有清圣祖御赐匾额,其上记有施琅平讨台湾、澎湖时妈祖天妃“涌泉济师”、“助战温袍”的故事,殿前天井两侧壁上饰青龙、白虎。三殿祀手执玉笏天妃,称“镇殿妈”。四殿供三宝佛(郑和)。宫外两侧各距10米处,有郑成功驻岛时建的水井两口,称“龙虎井”。 3、浯屿四面临海,东绵澎湖列岛直至台湾海峡,西距大陆(斗美)2海里,西南接漳浦、东山,北距厦门6海里,东北离大担3海里,离金门约8里半,距二担仅4500米。区内原本盛产鱿鱼、鲳鱼、带鱼、黄花鱼、大鳗鱼等,是闽南鱼场的重要生产基地。近年来,因近海渔业资源濒临灭绝,浯屿渔民大力发展外海捕捞,曾获得省“渔业十强村”称号。目前全村拥有渔船450多艘,其中钢质船290艘,全部配备卫星导航仪等现代化设备,年捕捞量5万多吨。全村拥有制冰厂、造船厂、渔具厂等68家。岛上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学校、渔民俱乐部、集贸市场、百货商店、茶馆酒家一应俱全。人均年收入达6000元以上,豪华别墅鳞次栉比,被称为“小香港”。
求采纳
民国《金门县志》卷一“沿革”曰“金门孤悬海外,旧名浯洲,又名仙洲,北有小磴屿,西北有大磴屿,西南有烈屿诸岛纵横错列,明初改今名。”明初周德兴在岛上筑所城时,借“金城汤地”之意把浯洲改名为金门。可见明初即以金门名是岛并沿袭至今;而不是象《辞海》所言“清代渐以金门作岛名。”据明代一部很实用的航海指南书籍《顺风相送》中“各处州府山形、水势深浅、泥沙地、礁石之图”一节所记浯屿云:“太武山内浯屿,系漳州港外,二十托水”。(4)可知浯屿属漳州,并不与金门混同。金门古称浯洲、仙洲外,还有沧浯、浯江、浯海等别称,而从无简称浯屿,清以前古籍中之浯屿均指今之浯屿岛,在文献资料上还常与浯洲、金门等名同时或并列出现。明人池显方在《与阙褐公书》中云:“……今左游收汛驻旧浯屿,出汛巡浯洲等处。”(5)(左游系左游击简称。旧浯屿即浯屿,明人称“旧”乃是以为浯屿水寨之别,此问题后文叙之,暂按下不表。)清初海道针经《指南正法》中“北太武往广东山形水势”一节把“金门”条与“浯屿”、条并列。(6)《泉州府志》、《厦门志》等地方志书也都把浯屿与金门区别开来。所以,浯屿、浯洲屿并非一地二名,也非浯屿为浯洲屿之简称,这是显而易见的。
关于浯屿岛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