炳灵寺石窟_炳灵寺石窟门票

炳灵寺石窟(炳灵寺石窟门票)

随着科技的发展,炳灵寺石窟的今日更新也在不断地推陈出新。今天,我将为大家详细介绍它的今日更新,让我们一起了解它的最新技术。

1.炳灵寺石窟
2.炳灵寺石窟名词解释
3.试述炳灵寺石窟的主要特色是什么
4.炳灵寺石窟的主要特色
5.可以开车去炳灵寺石窟吗?好玩吗?
6.甘肃炳灵寺石窟怎么样,关于它的旅游知识有哪些?

炳灵寺石窟

甘肃的旅行中石窟是不可或许的古迹之一,可以说中国的佛教源于古印度,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同时佛教石窟和壁画艺术也一同在中国开始传播,如今当我们行走在甘肃省内依然可以看到不少石窟遗存。

在甘肃这些众多石窟景区中,如果说莫高窟以彩塑和壁画闻名、天水麦积山石窟以泥塑艺术闻名的话,那么地处临夏永靖的炳灵寺石窟则凭借着中国现存有明确纪年最早的石窟以及唐代大佛同样出圈。

那么何为炳灵寺石窟?不妨先来翻开这座石窟的 历史 ,西晋初年也就是公元3世纪大寺沟西侧的崖壁上开始开凿窟龛,这也是炳灵寺石窟开凿石窟的最早记录。420年西秦建弘元年炳灵寺石窟正式建立,这一时刻被完好的保存在169号窟北壁的“建弘元年”(420年)墨书题记,这可是中国已发现的石窟中最早的造窟题记。

上图为景区169号窟中的西秦飞天

凭借着这一年代可以说明炳灵寺石窟这个题记要比敦煌莫高窟已知最早题记早100多年,另一方面也说明了甘肃最早的石窟要比云冈和龙门都要早上不少时间。

历经北魏、北周、唐、宋、元明清历朝历代的扩建,形成了规模庞大的石窟群,1600多年后现存仍有183个窟龛,694尊造像,壁画也有900平方米,的确符合藏语“炳灵”两字意思中的“十万弥勒佛洲”的壮景。

上图为刘家峡水库码头

2020年5月从兰州乘坐班车前往刘家峡水库,然后换乘景区快艇,大约又过了1.5个小时终于抵达这座让人期待的炳灵寺石窟景区。

下面马且停会根据时间线来推荐几组炳灵寺石窟中看点最大的几个窟龛。

上图为景区内169号窟中的西秦说法图

西秦时期的窟龛为炳灵寺石窟景区中最早一批的石窟,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岁月。这些石窟的造像大都以木胎、 石胎泥塑的制作方式塑造,在形象上带着稳健有力的秣菟罗造像风格以及希腊罗马雕刻神像的犍陀罗风格,一眼看到就很与众不同,多少带着一些异域风情。

上图为景区内169号窟中的西秦手持莲花菩萨像

哪里看: 炳灵寺景区中第169、192和195窟均为此时的石窟,不过169窟为炳灵寺特窟,需要另外购票,无奈它太过于珍贵所以也算是值得。

上图为景区内169号窟中的西秦菩萨像

169号窟为炳灵寺现存最大、时代最早、内容最丰富的洞窟,也就是我们刚才提到的中国已知最早题记的所在窟龛。除了题记外,西域风格的供养人壁画、飞天壁画以及秣菟罗犍陀罗风格的造像都是特色。

上图为16窟北魏涅槃像

再来看北魏时期的窟龛,虽然中国北魏石窟以龙门和云冈看点最为丰富,但炳灵寺石窟景区内同样可以看到不少北魏时期开凿的窟龛,这些窟龛中的造像同样可以让你领略到北魏造像变化的过程,从早期带犍陀罗的风格,到中期逐渐转变成秀骨清像,再到汉化后开始逐渐中原造像风格。

上图为125号窟 释迦多宝佛

哪里看: 炳灵寺景区内北魏开凿的石窟重点看126、128、132等窟。最特色的就是126窟,此窟为北魏后期开凿的石窟,带着“秀骨清像、褒衣博带”的中原造像特色。

上图为景区内第六窟北周时期的佛像

继续来到北周时期开凿的窟龛,可以说这期间的造像特色已经从北魏秀骨清像逐渐转变成肉髻低平且较为丰满的风格,为后来隋唐雍容华贵、圆满的造像做到了承启的作用。

哪里看: 炳灵寺景区内北周开凿的石窟重点看第6、82号窟。

时间来到隋唐,这时期的造像相信大家不会陌生,身躯雄健饱满、面相丰腴端丽呈现出温和圆润、生动柔和的风格。也就是常说的该丰满的地方丰满,该瘦的地方则刚刚好。

炳灵寺石窟中隋唐时期最经典的造像就是景区内标志性的171龛唐代大佛,开凿于唐开元19年,距今1200多年。

上图就是唐代大佛

唐代大佛高27米,上半身依山石雕,下半身泥塑,凭借着这个规模成为世界第九大佛,中国第五大佛。比较稀罕的是,经过了现代工匠的修复整个唐代大佛失去了一些古朴和沧桑感,大佛的美感缺失很多。

不过通过唐代大佛我们可以了解到在唐代时候丝绸之路进入到了顶峰,与此同时唐蕃古道也渐入佳境,正好地处两条重要通道交汇之地的炳灵寺,很好的起到了转运和开窟祈福的绝佳之地,于是唐代的石窟数量在炳灵寺石窟中也是最多的。

看完唐代的石窟之后,炳灵寺石窟精华的看点几乎都看完,不过元代时期的石窟也值得一看,尤其是因为在元代藏传佛教兴盛于炳灵寺,于是在这时期的石窟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少密宗特色的元素,比如70窟的木胎泥塑八臂十一面观音以及龛壁的壁画都带着浓浓的密宗特色。

花2-3个小时逛完炳灵寺石窟,你会跟我一样对于这座游客不多的石窟刮目相看,它不仅拥有秀美的石林和黄河自然风情,还可以让你欣赏到凉州模式中的飞天造型,北魏仅存的卧佛以及造像演变过程的人文风情。(作者:马且停,人生在于行走,旅途需要记录!)

炳灵寺石窟名词解释

藏语炳灵即千佛或十万佛的意思。石窟在甘肃永靖县西约50千米,黄河北岸积石山中。窟龛造像凿在南北峭壁上,峭壁脚下就是黄河。石窟开凿于西秦建弘元年(420),隋唐宋元各代均有营造。现存窟龛183个,内有大小石雕像679尊,泥塑82尊,壁画900多平方米。塑像最高的27米,小的仅20多厘米。唐代作品占三分之二,艺术成就也最高。河峡崖旁的第169窟古称唐述窟,高15米,深8米,宽20米,内有精美的西秦造像,造型刚健挺拔、栩栩如生。窟下有唐代雕塑的释迦牟尼坐像,高27米,丰满魁梧,形神俱佳。壁画中神人衣袂飘逸,色泽绚丽,构图古雅,显示出神奇美丽的天国风光,画上有西秦建弘元年的造像题记。这是目前全国石窟中年代最早的题记。炳灵寺石窟的洞窟形式与云冈、龙门近似,但佛龛多作覆钵式的塔形,在别处很少见。造像多为石雕、石胎泥塑和泥塑,造型精湛,丰满潇洒,富有朝气和生命力。1967年兴建刘家峡水库时,在窟前修筑防水大坝,寺与水库相连,风光优美。

试述炳灵寺石窟的主要特色是什么

炳灵寺石窟,位于中国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永靖县西南约四十公里处的积石山的大寺沟西侧的崖壁上,西晋初年(约公元3世纪)开凿在黄河北岸大寺沟的峭壁之上,正式建立于西秦建弘元年(420年),上下四层。最早称为唐述窟,是羌语“鬼窟”之意,唐代称龙兴寺,宋代称灵岩寺,明朝永乐年后称炳灵寺,“炳灵”为藏语“仙巴炳灵”的简化,是“千佛”“十万弥勒佛洲”之意。

存有窟龛183个,共计石雕造像694身,泥塑82身,壁画约900平方米,分布在大寺沟西岸长约200米,高60米的崖面上。石窟以位于悬崖高处的唐代“自然大佛”(169窟)以及崖面中段的众多中小型窟龛构成其主体。[1]

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多哈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炳灵寺石窟作为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遗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中的一处遗址点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

炳灵寺石窟的主要特色

试述炳灵寺石窟的主要特色是:历史悠久,建有很多石雕壁画、浮雕佛塔等。

炳灵寺,位于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永靖县西南35公里处的小积石山中,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0年12月,被文化和旅游部评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炳灵寺历史渊源流长,自古以来是佛教圣地,也可以称道教圣地,(或哲学圣地)。现经1600多年历史公元393—431年(47年)建立西秦。炳灵寺是藏语‘十万佛洲’之音(十万弥乐佛现灵的说法)。

炳灵寺最早叫“唐述窟”,是羌语“鬼窟”之意。后历有龙兴寺、灵岩寺之称。明永乐年后,取藏语“十万佛”之译音,取“炳灵寺”或“冰灵寺”之名。炳灵寺在唐代称为龙兴寺,宋代称为灵岩寺,初建于16国时期。

炳灵藏语为“笨郎”,即“十万佛”之意。远在十六国时期,鲜卑族乞伏氏曾在枹罕建立西秦政权(公元385-431年),统治达47年之久。炳灵寺石窟,始建于西秦建弘元年(公元420年),从十六国时代起,历经北魏、北周、隋、唐、宋、元、明、清、民国各代,已有一千六百多年的历史。西秦建都临夏期间,国王御驾亲临石窟,挥毫题词,真迹尚存于岩壁之上。

可以开车去炳灵寺石窟吗?好玩吗?

炳灵寺石窟的主要特点是历史悠久、建有很多石雕壁画和浮雕佛塔,内容非常丰富,具有汉藏两族风格的石窟。

1、历史悠久

炳灵寺建于西晋初年开始开凿,正式建于西秦(420年),历史悠久。

2、建有很多石雕壁画和浮雕佛塔

存有窟龛183个,共计石雕造像694身,泥塑82身,壁画约900平方米,分布在大寺沟西岸长约200米,高60米的崖面上。

3、内容非常丰富

在炳灵寺石窟内部拥有很多的众多石窟,同时这些石窟也反应不同时期的历史内容,内涵丰富。

4、具有汉藏两族风格的石窟

在唐朝时期,吐蕃文化与汉族文化在这里交汇,使之成为具有汉藏两族风格的石窟。

炳灵寺石窟的主要景观:

炳灵寺石窟现存的早期重要洞穴是169洞,这是一个典型的天然洞穴,有西秦时期的雕像和壁画。像六号龛的一佛二菩萨,龛边的墨书铭文写着“宣治蹇宏元年三月二十四日”,即公元420年,这是中国石窟最早的铭文。碑文下方画有几排支持者,包括当时高僧谭墨皮、道荣的塑像。

此洞西秦壁画题材丰富,有故事图、维摩诘之变、无量寿佛、释迦牟尼佛、弥勒佛、十佛、千佛、飞天、艺伎乐、食客等。画风简单粗犷。由于该地气候干燥,加之峭壁的高处,岩层往往突出如屋檐,对部分窟龛起着遮蔽风雨和太阳暴晒的作用,因而许多窟龛造像虽经千百年的岁月,仍得以相当完整地保存着。

甘肃炳灵寺石窟怎么样,关于它的旅游知识有哪些?

炳灵寺石窟位于甘肃省天水市,有着1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它保留了许多动人的古代遗迹和文化印记,让游客感到无比欣慰。下面给大家具体介绍一下炳灵寺石窟。

烟波浩渺是刘家峡,灵光宝气炳灵寺。

在甘肃省永靖县刘家峡水库西南,有一个古老的“湖畔石窟”,就是炳灵寺石窟。像一颗彩色的珍珠,镶嵌在水库西南的小积石山上。虽然没有敦煌莫高窟举世闻名,但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石窟艺术,“凌冰”在藏语中是“万佛”的意思,让我向往。于是,一个秋日,我和同学朱亚星利用在永靖县教书的机会,去参观了这个秘密的地方。

一个

从永靖县城到炳灵寺石窟有30多公里,有水陆两条路线。因为水路可以参观刘家峡水库,所以我们选择了这条路线。

上午11点,我们一行人到了刘家峡水库,远远望去,气势磅礴的大坝像一把天锁,横卧在两岸之间。奔流千里的黄河被拦腰截断,咆哮的河水变成了碧波。

刘家峡很窄,两边都是陡峭的山峰。我们在大坝码头乘坐快艇,几分钟后,我们到达了黄河和洮河的交汇处。浑浊的洮河从左边的山上奔涌而出,注入清澈的黄河,在这里黄河与洮河交汇,颇为壮观。

再往前走,可以看到远处雄伟的刘家峡黄河大桥横跨两岸,宛如一道彩虹。它是西北地区跨度最大的悬索桥,改善了临夏回族自治州的交通网络。真是“一桥飞架南北,护城河成通途”。

过桥后,水面变宽了。一群水鸟贴近水面飞翔,翅膀一路水花四溅,画面在秋日暖阳的衬托下十分温馨。越往远处走,湖水越绿。导游说是炳灵寺湖。到了中午,阳光强烈,从舷窗望去,水面波光粼粼,耀眼夺目。此时,右边的红色山脉清晰可见。往前走,前方有一座巍峨的山峰,游艇开始右转,水面变窄,前方出现一片长满黄绿色野草的小洲。慢慢绕过它的左边,突然眼前一亮。突然,一名游客指着眼前的卡其山说:“炳灵寺石窟在这里。”我抬头一看,巍峨的山峰上有三个大字“炳灵寺”。

我们上岸后沿着小路走,左边是一块长方形的方石,上面用中英文刻着棕色的大字“丝绸之路:炳灵寺石窟,天山走廊路网,长安”。右边石林如崖,面朝天空,正对炳灵寺大门,古色古香,漆成红色。抬头望去,巍峨的姐妹峰矗立在眼前,两峰之间有一座小山,像一对姐妹抱着一个婴儿。

进了大门,往里走。在姊妹峰旁边的悬崖上,有一个人造台阶,就是老君洞。此洞原为佛洞,四壁有北魏壁画,洞内有一尊站立的佛像。后来这个山洞里住着道士,就雕刻了太上老君的雕像。老君洞上方的悬崖上是赵朴初题写的“炳灵寺”。

从老君洞下来,前面是深谷,下面是大寺沟。大寺沟两边的山都是坑坑洼洼。导游说这是红砂岩,适合挖洞穴。我们沿着沟左边的栈道走,看到一个水泥做的石门。一进门,左边60多米的悬崖上就有大小不一的石窟和佛像。有的洞穴很小,里面只有一尊大佛,很多小佛像雕刻在岩壁上,有的洞穴有小木门,就像岩壁上的一扇窗户。

首先看到的是第三窟,建于唐代。山洞不大。洞中央雕有方形石塔,正面开有小门,像是按比例缩小的厅堂建筑。第六窟是北周时期的石窟,面积不大。里面有一佛两菩萨的石像。菩萨圆脸,跨坐,双手合十于腹前。南北墙上各有一尊菩萨像,各头戴灰冠,手持宝瓶、念珠等。这个洞穴周围的壁画已经斑驳,但在洞壁底部,可以清晰地看到“孙悟空本生灯”的故事,线条粗犷,形象生动。

接下来,我们将参观第70号洞穴,它稍微大一点。虽然是唐代发掘的,但有一尊明代改造的八臂十一面观音像。观音双手合十,左右三臂,自然伸展。头部分为五层,自下而上递减,共十一面。八臂十一面观音是藏传佛教中的重要形象,说明明代炳灵寺石窟受到了藏传佛教的影响。

所以早就听说炳灵寺石窟有一尊著名的弥勒佛,于是我们加快了脚步,来到了石窟的北段。抬头望去,只见一尊20多米高的弥勒佛坐在宽阔的平台上。佛像面容肃穆,嘴唇厚实,上半身被一座大山雕刻,下半身是泥塑,左手残缺,右手自然垂在膝盖上。因为风吹日晒,佛像腿泥塑用的麦秸清晰可见。在大佛的左上方,离地面60多米的地方,有一个非常大的洞穴,有一条之字形的“Z”栈道向上攀爬。出于保护文物的目的,目前不允许游客参观。导游说,这就是著名的169窟,规模宏大,内容丰富,有大量的雕像和壁画。它是炳灵寺最重要的宝藏,尤其是在洞穴的悬崖上,刻有西秦蹇宏元年的墨迹。学者们认为这是中国最早的洞穴。

在洞群的尽头,有一座红色的铁桥连接着大寺沟的对岸。我们过桥来到东岸,那里有一个红墙庭院,与西岸的大佛隔河相望。在院子的中间,有一座古色古香的大房子。一尊8米长的释迦牟尼佛像躺在佛床上,右手枕在头上,神态安详,仿佛睡着了。他最明显的特征是脖子上的三条线和胸腹部的红色波纹。这是第16窟的雕像,原是北魏的作品,在唐朝和明朝重建。它穿着木屐,历经沧桑,见证了大寺沟的千年风雨。这尊佛像原本在西岸石窟底部的卧佛院。后来刘家峡水库修建时,为了保护石窟内的壁画和造像,将这尊卧佛整体分割,搬到了东岸的院子里。

我们沿着东海岸往回走,大寺沟就像一条长长的大龙,绵延在谷底。西海岸的洞穴群与整座山融为一体,绵延200多米。

我去过很多石窟,每个石窟都有自己的精华,比如莫高窟的壁画,麦积山石窟的泥塑。我觉得炳灵寺石窟的精髓在于石雕,数量众多,不怕光,可以拍照留念。而且上面还雕刻了一些石窟,比如第70窟上面的第69窟,那里有一组雕刻了五尊佛像的浮雕。这种石窟艺术世界罕见。炳思石窟与基齐尔石窟和敦煌莫高窟的规模不同。这里有些洞穴太小,只能挖一个小龛。有些洞穴很大,如171号洞穴中的弥勒佛。

微风吹过石林,我们走出了石窟。黄河汹涌向前,滚滚东流。回望炳灵寺,这个位于古丝绸之路上的神秘之地,由黄河之母孕育,它接纳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文化,成为中原文化、吐蕃文化、河西文化的交汇点

试述炳灵寺石窟的主要特色

炳灵寺石窟,位于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永靖县西南积石山的大寺沟内,是中国著名的石窟之一,甘肃最大最完整的石窟群之一,属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炳灵寺石窟建于西秦,在每个朝代都进行了修复和扩建。现在,炳灵寺石窟里还存在着最有价值的特窟169窟,是我国石窟寺中现存最早的造像题记。

甘肃炳灵寺

炳灵寺石窟

2020年,刚好是炳灵寺石窟开凿1600年,炳灵寺这么多年经历了北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等各大朝代的不断开凿、营建、修葺、扩建,经历了1600年之久,规模逐渐扩大,才形成了这个仅次于敦煌石窟寺的具有藏汉两种风格的石窟寺。这个过程真的实属不易。?炳灵?,是?仙巴炳灵?的简化,有藏语?千佛?十万弥勒佛洲?的意思。可以说,炳灵寺在一定意义上也是藏族的流传。

沿途风景

炳灵寺石窟佛像

很多人知道甘肃, 是因为听过了敦煌莫高窟。可是,甘肃不只一座石窟,炳灵寺石窟也不比别的石窟差。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多哈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炳灵寺石窟作为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遗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中的一处遗址点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不过,由于炳灵寺石窟的地理位置比较偏远,坐车坐船才能到达目的地,前些年来这里游玩的人很少。

125龛 北魏

石窟内的佛像

炳灵寺石窟的门票是50元/人,加上路费,少说也有两百来块钱。去炳灵寺石窟之前首先需要乘坐快艇或者游船经过刘家峡水库。刘家峡水库也算甘肃的一个景点了,这个水库是中国自己设计、自己施工、自己建造的大型水电工程。由于水库地处高原峡谷,也被当地人誉为?高原明珠?。在这个路程中,大家还可以欣赏到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的?中国丹霞?地貌,这里风景很是壮观。还有要说的是,现在石窟内部也已经对外开放了,只不过门票更贵,去一次300元。

佛像

佛像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炳灵寺石窟的山路不好走,基本都是盘山公路,自驾都需要开三四个小时的车,坐快艇的话大约90分钟就可以到。如果晕车/船的话一定要提前备好药。尽量穿舒适的衣裤和鞋子,再带几件稍微厚一点的衣服,说不定山上会降温呢。这里是甘肃炳灵寺石窟,全国六大石窟之一,你对它是否有了解?有时间计划一场甘肃的旅行吧,探索甘肃的风景美与石窟美。

炳灵寺石窟的主要特色有:历史悠久;建有很多石雕壁画、浮雕佛塔;内容非常丰富;具有汉藏两族风格;反映历史等等。

1、历史悠久:

炳灵寺建于西晋初年开始开凿,正式建于西秦(420年),是中国著名石窟之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洞始建于西晋,历经北魏、西魏、北周、隋、唐等时期的恢复和扩建。同时,对我国其他石窟的断代研究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建有很多石雕壁画、浮雕佛塔:

存有窟龛183个,共计石雕造像694身,泥塑82身,壁画约900平方米,分布在大寺沟西岸长约200米,高60米的崖面上。

3、内容非常丰富:

在炳灵寺石窟内部拥有很多的众多石窟,同时这些石窟也反应不同时期的历史内容,内涵丰富。也因为经历的时期长远,所以造成每一个时代的绘画都有不同的特点。

4、具有汉藏两族风格:

在唐朝时期,吐蕃文化与汉族文化在这里交汇,使之成为具有汉藏两族风格的石窟。在历史上,在吐蕃王朝称雄青藏和中亚的时候,藏传佛教逐渐向东发展,最终影响了炳灵寺石窟的历史进程,使得炳灵寺石窟逐步成为融合了汉藏两族特色的石刻。

5、反映历史:

历史学家范文澜曾经在其所著的《中国通史》中认为炳灵寺、敦煌莫高窟、天水积麦山具有同样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炳灵寺石窟它不仅仅是一个观赏性石窟,更是一个记录性石窟,也是表达性石窟。

文章分享结束,炳灵寺石窟和炳灵寺石窟门票的答案你都知道了吗?欢迎再次光临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