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重要节日是什么?

壮族重要节日是什么?

壮族重要的节日是三月三节。

如果说起壮族的特色节日,首先不得不提的就是三月三,三月三是壮族的重大节日之一,是传统骆越文化的主要表现。

三月三节主要活动就是唱歌。传统的三月三歌节,古今各地都举行不同形式的歌会。歌节一般每次持续两三天,地点在离村不远的空地上,用竹子和布匹搭成歌棚,在歌圩旁边,摊贩云集,民贸活跃,一个较大的歌圩,方圆几十里的男女青年都前来参加,人山人海,歌声此起彼伏,煞是热闹。对歌以未婚男女青年为主体,但老人小孩都有来旁观助兴,男女青年通过对歌,如果双方情投意合,就互赠信物,以为定情。此外,还有抛绣球、碰彩蛋等有趣活动。歌节是民贸的盛会,也是弘扬民族文化的盛会。

农历三月三,不仅仅是单纯的壮族传统踏青歌节,也是壮族祭祖、祭拜盘古、布洛陀始祖的重要日子。

壮族文化盛宴主要是什么?

1、壮族比较具有本民族特点的节日是“三月三”歌节、“牛魂节”、“中元节”等。

2、壮族每年有数次定期的民歌集会,其中以“三月三”歌节最为隆重壮族一向以能歌著称,早在汉代刘向的《说苑·善说篇》中,就有关于先秦时期壮族先民所唱的《越人歌》的记载。壮族民歌形式、内容丰富多彩,有二三句的,也有三四句以至更多的;流行七字句和腰脚韵。

3、有盘歌(或称“猜歌”)、哭嫁歌、贺新居歌、生活歌、农事歌、时政歌、历史歌,等等。壮歌的特点是善于触景生情,托物取喻,以猜谜、盘问的形式,唱出有声有色、动人心弦的歌词。

壮族三月三”是广西少数民族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广西区内的壮、汉、苗、瑶、侗等各族民众都会欢聚一堂,举办唱山歌、抢花炮、打铜鼓、抛绣球、打扁担、舞春牛、师公戏等民族特色文体活动,参与人数逾千万。目前,这一传统民俗已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年来广西着力把“三月三”打造成一个集民族文化、群众体育、风情旅游、特色消费于一体、全区各族群众广泛参与西歌王大赛、骆越祖母王祭祀大典、千人竹竿舞、千人武术、千人广场舞展演、民俗千家宴等壮族三月三民俗盛宴!

壮族“二月二,龙抬头”有何习俗?

二月二日头抬头,万物复苏雨似油。年年角宿光明亮,岁岁如意大丰收。因为”龙抬头“,就意味着结束冬眠、万物复苏、昂首挺胸,扬眉吐气的意思,故自古以来,人们也把二月二这天,作为了一个辞旧迎新、转来好运的日子。那么,二月二龙抬头有哪些习俗?

龙抬头简介

在广西中北部壮族是一个隆重的节日,龙抬头(二月二)又被称为“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八月二是龙收尾传统节日。龙抬头是每年,农历二月初二,俗称青龙节,传说是龙抬头的日子,它是中国城乡的一个传统节日。庆祝“龙头节”,以示敬龙祈雨,让老天佑保丰收。二月二,相传是土地公公的生日,称“土地诞”,为给土地公公“暖寿”,有的地方有举办“土地会”的习俗:家家凑钱为土地神祝贺生日,到土地庙烧香祭祀,敲锣鼓,放鞭炮。

二月二在饮食上也是有一定的讲究的,这一天的饮食多以龙为名。吃春饼名曰“吃龙鳞”,吃面条则是“扶龙须”,吃米饭名曰“吃龙子”,吃馄饨名曰“吃龙眼”,而吃饺子名曰“吃龙耳”。这一切都是为了唤醒龙王,祈求龙王保佑一年风调雨顺,获得好收成。二月二在饮食上也是有一定的讲究的,这一天的饮食多以龙为名。吃春饼名曰“吃龙鳞”,吃面条则是“扶龙须”,吃米饭名曰“吃龙子”,吃馄饨名曰“吃龙眼”,而吃饺子名曰“吃龙耳”。这一切都是为了唤醒龙王,祈求龙王保佑一年风调雨顺,获得好收成。二月二在饮食上也是有一定的讲究的,这一天的饮食多以龙为名。吃春饼名曰“吃龙鳞”,吃面条则是“扶龙须”,吃米饭名曰“吃龙子”,吃馄饨名曰“吃龙眼”,而吃饺子名曰“吃龙耳”。这一切都是为了唤醒龙王,祈求龙王保佑一年风调雨顺,获得好收成。二月二在饮食上也是有一定的讲究的,这一天的饮食多以龙为名。吃春饼名曰“吃龙鳞”,吃面条则是“扶龙须”,吃米饭名曰“吃龙子”,吃馄饨名曰“吃龙眼”,而吃饺子名曰“吃龙耳”。这一切都是为了唤醒龙王,祈求龙王保佑一年风调雨顺,获得好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