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什怎么读_kashi

喀什怎么读_kashi

喀什市是五线城市。

喀什市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一个地级市,位于新疆西南部,东临塔克拉玛干沙漠,西邻帕米尔高原,南接喀喇昆仑山,北靠天山。喀什市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旅游,如艾提尕尔清真寺、阿帕霍加墓等,是五线城市。

喀什市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有维吾尔族、汉族、哈萨克族、回族等民族。其中,维吾尔族是主要的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60%以上。喀什市的经济以农业为主,是全国最大的优质棉生产基地之一,此外还有纺织、食品加工、化工等产业。总的来说,喀什市是一个具有独特文化、历史和地理特点的城市,是一个值得探索和发现的地方。

喀什市地理环境:

1、地形地貌

喀什市地形北高南低,海拔最高1502米,最低1264米,平均海拔高度1289.5米。

2、气候

喀什属暖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四季分明,夏无酷热,冬无严寒,夏长冬短,日照时间长,降水少。喀什多年平均气温11.7℃,最高为1956年13.1℃,最低为14年10.5℃。喀什年平均降水量为61.5毫米,最多为14年,达146.2毫米,最少为19年,仅17.3毫米。

3、植物

喀什植物有高山植被、平原绿洲植被、荒漠植被、沼泽植被等。全区现有林地面积35.53万公顷,其中天然林22.93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2.75%。树种有杨树、柳树、桑树、沙枣、槐树、梧桐、松树、杉树、柏树、红柳、胡杨、沙棘等。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喀什市

喀什地区地处中华人民共和国西北地区,新疆西南部。

喀什全称“喀什噶尔”,意为“玉石集中之地”,有文字记载的历史2000多年。喀什地区境域,秦汉之际,有西域三十六国的疏勒、莎车、尉头、子合、西夜、蒲犁、依耐、乌禾乇、捐毒、休循等诸国,其中疏勒、莎车较大,张骞出使西域时曾至这里。西汉神爵二年(前60年),汉朝在乌垒(今轮台县东野云沟南)设置西域都护府后,疏勒、莎车等国属其管辖,标志着境域正式纳入中国版图。东汉初年,莎车一度称霸西域,时五十五国咸听其号令。永平十七年(74年)起,班超驻守疏勒长达17年,使封闭65年之久的丝路南道再度开放。三国至西晋时期,疏勒先后兼并了周围的莎车、竭石、西夜、蒲犁等国成为西域一个比较大的地方。南北朝至隋代,今喀什地区境内主要有疏勒、朱俱波、渴盘陀国,多次遣使至中原朝贡。唐显庆三年(658年),唐朝在平定西突厥阿史那贺鲁之乱后,在疏勒设置去沙都督府,后改为疏勒都督府,府下设15个州,范围囊括今喀什地区全境及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州,地域辽阔,为当时有名的“安西四镇”之一。它曾有力地维护了西域与内地在政治上的统一,保障了盛唐时期“丝绸之路”的畅通。唐开成五年(840年),居于漠北的回鹘汗国为黠戛斯所败,大规模西迁,其中一支迁至疏勒境内。后来喀喇汗王朝建立,这里又成为其东部重镇和陪都,“喀什噶尔”一名从此显见于史籍。至北宋庆历元年(1041年)前后,喀喇汗王朝分裂为东、西两部,东喀喇汗王朝建都于喀什噶尔,今地区辖境属汗国近畿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