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遗”三大怪象:猛烧钱 涨票价 热衷开发
核心提示:随着“中国丹霞”地貌在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申遗热”陡然升温。“中国丹霞”地貌申遗专家组近日“晒出”了一张账单:包括申遗本身、设施建设,以及景区综合治理在内的各项费用达十几亿元。
申遗烧钱猛门票涨价高旅游开发热
随着“中国丹霞”地貌在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申遗热”陡然升温。目前有包括杭州西湖在内的35个景区正式备选“申遗”。“申遗”究竟是为提升遗产价值、增强社会保护意识,还是地方政府和企业坐收渔利、追逐政绩的手段?各种议论随之而起。“新华视点”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中国丹霞”地貌申遗专家组近日“晒出”了一张账单:包括申遗本身、设施建设,以及景区综合治理在内的各项费用达十几亿元。其中年财政收入不过2亿元的湖南山所在地新宁县为“申遗”共投入4亿多元,银行贷款1.55亿元。
一石激起千层浪,而此种一掷千金的“壮举”早已屡见不鲜:广东开平碉楼为“申遗”花费1.36亿元,河南安阳殷墟投入2.3亿元,山西五台山单是景区整治和搬迁就开支8亿元……然而,相对于“申遗”期间巨大开支,“申遗”之后保护费用稀缺已成普遍现象。据统计,云南石林风景名胜区2006年至2008年3年间门票收入9亿多元,而用于景区日常维护的经费占门票收入不到10%。
相对于官方的热情和巨大投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公众对日益升温的“申遗热”褒贬不一。上海一家国企部门负责人刘险峰说:“现在很多地方动辄一两百元的门票相对于普通百姓的收入比例太高,不免有敛财之嫌。”
粗略统计一下近年来身陷“涨价门”的景区,就不难发现公众的担忧并非没有原因。例如:申遗成功后的石林,门票从先前的140元调整到175元,黄山旺季门票由200元上调为230元,一些著名景点的门票价格都在“申遗”成功后一路上扬。
专家担忧:一旦某地的项目被列入世界遗产,其品牌效应便迅速放大,成为旅游业的“金字招牌”。“申遗”的意义,很大程度上被放大为对GDP的贡献率,并被遗产所在地政府津津乐道,而进行有效的遗产保护却被抛在脑后。